【教育專欄】跨科協作 促進歷史學習
2020-05-26 14:01
新歷史科(中一至中三)課程將於下年度中一級實行。此前,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匯聚了眾多老師的努力,設計新穎有趣的學與教策略,並已在一八年及一九年的六月和全港歷史科老師分享試教的成果及經驗。當中很多嘗試,聚焦於跨學習領域的協作、跨學科語言學習及跨課程閱讀,值得了解與探索其發展方向。
課題一是「人類的需要:古與今」。從古到今,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皆源於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我們利用尼羅河流域的個案,與科學學習領域進行合作。學生以科學理論,實踐古埃及木乃伊的製作原理,並協作解決當中的困難。由此引領學生思考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渴求,與現今人類在促進文明發展原動力的共通之處。
在課題六「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我們採用境外考察配合電子教學的設計,以澳門的聯合國世遺歷史城區,考察西方力量外延的歷史。在流動電子學習平台上設置特定考察點及問題,讓學生穿梭城區不同史迹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歐洲殖民者在十五至十九世紀進行擴張的原因、特徵及影響;通過當地晚清名人的故居,以及匯聚中西文化的建築,窺探殖民擴張時東亞的回應。學生考察時,也能目睹歷史文化保育的挑戰,培養他們重視文物的人文素養。
歷史與英文科的合作也有助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技能。「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I)」課題九之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讓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在一戰停戰紀念日,學生仿西方的習俗,進行跨學科語言學習,運用英語向遊客售賣虞美人花,悼念戰爭死難者。我們也利用二戰期間的「猶太大屠殺」為例,通過受難者的書信等英語閱讀材料,進行跨課程閱讀。過程除可以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培養他們關心弱勢社群的同理心,藉此更切實感受戰爭和種族滅絕對人類的禍害,從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吸取教訓。
以上僅為小部分學與教策略舉隅,務求拋磚引玉。相信經過歷史科同工的努力,令學習歷史沉悶的觀念改變。歷史科的學習已變得多姿多采、滿有趣味。
葉偉文
作者是中學歷史科科主任,熱愛歷史考察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2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