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長居本港市民權益 限制回流醫病具逼切性
2025-01-10 00:00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提出限制移民港人回流醫病的議題,引起坊間的討論和關注。這個議題牽涉到如何定義常住香港、調整持香港身份證的海外人士享用本地福利之類的問題,確實比較複雜。可是,鑑於移民回流醫病與公共開支有關,而且對本地納稅人構成不公,因此我們不宜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應該正視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移居海外毋須向港府申報理由
長期以來,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受到不少人批評,但總的來說,這個體系是一流的,否則香港人的預期壽命不會位居全球前列,已經移民海外的市民亦沒有長途跋涉回來治病的誘因。從好的角度看,因為一流,所以有利於維護市民健康,但從壞的角度看,正正因為一流,所以容易被人濫用,堵塞漏洞可謂逼不及待。
事實上,移民港人回流醫病的情況不是今天才發生的,過往一直存在,只是近年因為種種原因有大批港人離港,加上連續數年錄得巨額財赤,公營醫療服務緊張,議題才有了發酵的條件。誠然,要處理這個問題是不容易的,主要困難是港人移居海外時毋須向港府申報理由,所以即使他們成為別國公民,亦可繼續做香港居民,有權享用這個身份附帶的各種公共服務。
只要稍為想一想,就知道上述情況是不合理的。任何地方的公共資源都要優先服務本地人,這是國際通例。一個香港人入籍英國、加拿大、澳洲等發達國家後,即可享用當地水平不低的醫療服務,為甚麼還要和長居香港的市民爭奪資源?許多香港福利都設有居住年期的要求,例如長生津申請人必須成為香港居民最少7年,以及在緊接申請日期前已連續居港最少1年。這種設計的原意,顯然是要防止濫用,在嚴控庫房開支和服務市民之間取得平衡,為甚麼公營醫療服務卻沒有類似要求,中門大開?
當前香港財赤嚴重,有意見甚至認為香港可能已出現結構性財赤。政府認為沒有太多方法開源,只能在節流方面着手,最近已有人提議收緊2元乘車優惠、調整工務工程優次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考慮。至於限制移民港人回流醫病,雖然有一定複雜性,但並非沒有操作空間,一來長居香港的市民不會反對,二來在大數據開始盛行的年代,入境處數據有助甄別長期移居海外者,未必會令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大增。
南韓人離國30天被取消醫保
值得一提的是,為移居海外的國民返國接受醫療服務實施某種限制,並非沒有先例。南韓人若連續30日不在當地,其醫保便會被取消,如欲重啟便須在當地重新連續住滿6個月。對香港而言,南韓的做法不無參考價值,連續逗留多少天等細節可再研究,不必全盤照抄,但大方向可以學。
限制移民港人回流醫病,不是一刀切禁止他們享用公立醫院醫療服務,但可以考慮收取較高價格,反正他們對香港的承擔,比不上長居於此的市民。另外,有人擔心限制措施會殃及在大灣區定居的港籍長者,這是杞人憂天——只要加入豁免機制,他們就不會受到影響。總之,移民港人回流醫病的問題,既然牽涉公共開支(儘管未必是天文數字),實在不宜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應該鼓勵社會進行討論,最終找出一個具民意認受性的處理方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