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房補位公院 「分散派藥」惠基層

2024-09-30 00:00

特首李家超(中)與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左)在本月參觀社區藥房。
特首李家超(中)與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左)在本月參觀社區藥房。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做好基層醫療有望為醫療系統及庫房減壓。特首李家超本月中親訪黃大仙區社區藥房、地區康健中心等地,收集意見協助撰寫新一份《施政報告》。多名基層醫療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均認同,社區藥房有關鍵作用,除可作藥物諮詢,亦兼具監察用藥效果功能,有助為公院「分散派藥」鋪路;日後通過策略採購,更可提升議價能力。
港府繼去年11月推出「慢病共治」先導計劃,今年7月亦成立基層醫療署,推動社區藥房是該署工作重點之一,而目前全港有8間由非牟利機構營運的社區藥房。基層醫療委員會委員林正財指,社區藥房銳意改變巿民習慣,有輕微不適可諮詢藥劑師而非馬上看醫生;也可幫忙長期病患、智障宿舍及長者宿舍等持大量藥物者作藥物管理。待社區藥房正式納入基層醫療網絡後,策略採購統籌處更可協助採購藥物,議價能力更高,尤其貴價癌症藥物等,可望以更相宜的價錢提供予病人,毋須慣性回公院看病。

另一委員林永和指,公院覆診期長,「有時大量開藥」,惟病人服用後或感無效自行停藥,造成大量浪費;亦有長期病患者同時服6、7種藥,藥劑師可協助解說及監察藥效,及早察覺不良情況,長遠改變公院派藥模式,「非大量領取,而是在社區藥房分批領取。」作為家庭醫生,他指社區藥房發展成熟後,有助局部「醫藥分家」,「尤其獨立經營的家庭醫生,須一腳踢跟埋配藥,社區藥房能減工作量;治療過度活躍症等較少用到的藥物,也可寫醫生紙到社區藥房配藥,減少囤貨過期等浪費。」
助安老院舍包藥減派錯風險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醫管局每年花逾90億元在藥物上,當中有不少被浪費,惟出於工作量考慮,公院藥房過去一直稱難做到分批派藥,「社區藥房正好補位,並協助回收藥物,避免環境污染。」他續指,安老院舍中服藥者眾,但缺乏專業人員派藥,社區藥房可助包藥,減少派錯風險,「如上午吃的藥包在一起,下午的藥是另一包,澳洲早有這種做法。」

對於拓展社區藥房網絡,是否尋求私營力量更具效益,林正財指醫管局早前打破固有心態,與私人連鎖藥房合作辦「取藥點」是好事,惟考慮對方有其他零售業務,且社區藥房兼具配藥、諮詢服務等功能,故與商業機構合作以「項目式」(Project-based)推行較合適。
促日後准電子處方直接配藥

林哲玄認同,社區藥房不同於現有藥房,應由藥劑師主導,場地不宜含廣告宣傳或銷售成分,以維持專業性。但醫管局與私人藥房合作可再提升,「現在藥物仍來自醫管局,連鎖藥房只是取貨點;下一步應允許用電子處方直接在藥房配藥,雖然藥價問題待處理,但長遠應該去做。」

近日到英國考察的林正財補充,當地以公營的國民保健署(NHS)承擔醫院診治及基層醫療需求,惟面對人口老化,單靠公營能否承擔龐大的服務量要「打個好大問號」。他指,英國亦想行香港的一套,建立更多私營醫療,「故香港做基層醫療重心在公私營並存,以共付模式,提供巿民負擔得起的選擇,而非蠶食私家巿場。」他指,慢病共治的經驗反映,普羅大眾不是不願出錢,「政府出些,自己出些,又揀到心儀醫生看,公眾是接受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