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醫療科技公司落戶 投放6千萬元創120職位
2024-09-11 00:00政府正積極推動本港醫療產業,致力將香港打造成亞洲醫療科技樞紐。投資推廣署表示,今年首8個月已協助9間醫療科技公司落戶香港,涉內地、韓國、法國及美國企業,總投放金額約6000萬港元,創造約120個就業機會。另位於黃竹坑的私家醫院港怡醫院指,正計劃申請內地醫院的「三甲認證」,並希望藉香港將醫院打造成北亞洲區域的中心,又表明會透過引進最新機器及與大學合作科研,以助促進本港醫療發展。
投資推廣署日前舉辦「香港-亞洲醫療科技樞紐:掌握法規 實現機遇」研討會。投資推廣署創新及科技總裁黃煒卓表示,香港集中研究、轉化、臨床測試、商品化及融資等環節,且靠近內地市場,對醫療科技企業而言商機龐大。他透露,9間落戶香港的企業已創造約120個就業機會,而署方在本年度至今引入的企業數量,已看齊去年全年的引入量,且相信會再進一步向上增長。
由新加坡醫療集團IHH Healthcare及本港新創建集團合作投資的港怡醫院,其首席執行官曾慶廉表示,醫院設有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亦是港大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故院內醫生有來自大學的教授,平日亦會引入最先進、甚至是研究中的醫學儀器,且院內也可研發新的醫療儀器和藥物,有助港怡成為區內具代表性的醫院。
他續說,有見內地病人及醫療機構對港怡的興趣提高,醫院正計劃申請內地醫院的「三甲認證」,冀通過國際及內地「雙認證」,做到「雙接軌」,有助大灣區及內地病人知道「這間醫院是出名的」,並了解醫院的水平。他又提到,醫院冀明年成為本港第5間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有資格承擔內地藥物臨床試驗的機構。
專注磁力共振成像技術(MRI)的美時醫療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楊思敏表示,去年將公司的總部及研發中心從美國遷至香港,並在科技園設立辦公室。他指,在國外從申請到取得認證,通常要花數年,但在港最快只需7個月,且本港也是接觸內地14億人口市場的窗口,已有計劃在今年內完成撰寫在港上巿的招股書,視乎巿況再決定上巿日期。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