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小學體育 要做未來「劍神」不是夢

2024-08-22 00:00

本地小學體育科教學取決於校本課程,有教師盼政府在課程框架加入更多體育元素。
本地小學體育科教學取決於校本課程,有教師盼政府在課程框架加入更多體育元素。

奧運熱潮未減,不少家長都盼子女多運動,成為下一代「劍神」和「飛魚」,惟對比世界各地的體育教育政策,本地小學體育科課時偏少,而教學取決於校本課程,並非所有學童都有機會學習游泳和接觸新興運動。有小學教師指,教學受制於標準課時,盼政府跟進,並進一步加入不同體育元素,讓學界「名正言順」推廣,令小學體育課更多元化。現時教育局擬把體育科納入小學呈分試,有學者指,即使體育科呈分佔比小,仍有「象徵意義」,說明政府更着重運動,但強調學童不宜過早接受專項訓練,盼家長以小孩的健康和興趣為首,不要過分催谷。

港隊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一眾家長都盼望子女多運動,發揮潛能。然而,小學體育課課時有限,亦只有最基本的運動培訓,若要成為未來「體壇生力軍」,學童或需額外參加課外活動班,加以學習。
每周課時只得90分鐘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星期平均每天應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根據《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的建議,小學體育科應佔總課時不少於5%,不設上限。以小學每年總課時為792小時計算,即體育科全年課時應不少於39.6小時;若然每年共有190天上學日(約38周),即學童平均每周只有1小時體育課。

對比之下,多個地方的體育課標準課時皆遠超香港。早在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一份國際性研究,揭示香港小學生每周的平均體育課時只有90分鐘,稍微高於亞洲整體課時約84分鐘,但仍然比鄰近的日本(125分鐘)、南韓(120分鐘)及內地(105分鐘)少,對比部分歐美國家的差距更大(見表)。

翻查資料,內地廣東省教育廳在2019年印發《廣東省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行動計劃》,當中包括11項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如各階段的學校都必須「開齊開足體育課」,小一、小二每周有4節體育課,小三至中三每周有3節,中四至中六有2節等,而大學生亦要參與不少於144學時的體育必修課。

據了解,目前本港小學平均體育課時仍與10年前相若。香港學校體育學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周志清博士指,改革體育要檢討整個小學課程,不能單看體育一科,皆因增加體育課時,就必然要減少其他現有學科的時間。他相信,本地小學都有共識要建立「健康校園」,惟更要全校行動,例如把體育元素融入不同學科及課後活動,使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都有足夠運動。

至於體育科課程,根據《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2002),初小課程以基礎活動及體育遊戲為主,學童需學習和掌握移動、平衡穩定及操控用具的技能;高小課程則以初階活動及簡易遊戲為主,學童應在不少於4類活動範疇中,學習至少8項不同的體育活動,並參與最少1項與體育有關的聯課活動。相關文件提到,在條件許可下,校本課程應盡量涵蓋田徑、游泳、籃球、足球、手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基本體操、舞蹈和體適能。
教育局牽頭添不同元素

資深小學體育教師陳耀麒指,教育局有清晰的課程框架,無奈教程受制於課時,「坦白說每星期兩節體育課可以教授多少東西?」他舉例,有小學曾想開辦游泳課,但校舍沒有游泳池,預約康文署場地又十分困難,「可能每星期只預約到一節時間,如何容納到全校學生?」至於有小學把劍擊或新興運動納入體育課,他直言,該些都是學校的「特色課程」,理解教育局課程框架要規範化,但仍希望局方能牽頭加入更多元素,令小學體育課更多元化。他舉例,如局方在框架加入劍擊,學校自然會撥出資源購買器材和聘請教練,甚至要求老師進修。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博士亦指,學習游泳不是要參與競技比賽,而是人類基本的求生技能。他認為,讓學童學懂游泳是體育課的「功能」,無奈游泳雖然已被列入課程指引中,學校可以不選擇游泳,而大多數學校都有場地限制。他續說,基本課堂可以合理地稍加強度,但現實是,有校長和老師反映,常有學童於炎夏在操場集隊,感到暈眩不適,「學習的起步點可以調節,但大方向是不能沒有體育課,體育課對小朋友全人發展和成長有一定需要。」
納呈分試具「象徵意義」

上月有消息指,因應小學常識科將分拆成人文科和科學科,教育局正研究修改呈分試組合,把體育科納入其中,佔總分38分當中的2分。各學者表示歡迎,樂見政府及社會更着重運動。雷雄德指,疫下學童肥胖率曾飆升至40%,即使現時數字有所回落,仍然比過去30年平均約20%為多,「每5個學童就有1個肥胖。」他理解,呈分組合作出改動必定有爭議,但學童有健康體格是「基本」,不然會影響日後個人發展,長遠加重醫療開支及社會負擔,「社會不應單純因為呈分試,而思考學童應否着重健康。」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同意指,體育科呈分有「象徵意義」,除了顯示社會更着重體育運動,或能進一步提升體育科在全人教育中的地位。他直言,內地的體育科呈分已經開展了20多年,體能更是各個學習階段的升學指標,喜見香港終於有相關考慮,「這是一個好開始。」

二人補充,不建議小學生接受專項訓練。雷雄德指,各項運動都有各自的最佳開展時間,例如小童可以在5歲、6歲開始學習游泳,但專項運動就必須留待發育後有肌肉才進行,「小朋友體能要應付得到,才開展專項。」劉永松亦指,年紀太小的學生難以明白團隊運動的陣式和部署,提醒家長不要過於揠苗助長。

本報向教育局查詢有否考慮修訂相關指引,提高體育課總課時,局方指,「有關課時建議(佔總課時不少於5%,當中不設定上限)已廣泛諮詢業界意見,並得到支持。」教育局續指,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不限於課堂內,學校應以全方位學習方式善用課時,訂立校本政策,以增加學生參與課前、課間及課後不同延伸體能活動的機會,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並鼓勵學生在假期多做運動,從小建立恆常參與體能活動的習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