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須擅溝通有同理心 盼學生「古靈精怪」

2024-08-02 00:00

牙醫要掌握的範疇越來越多。
牙醫要掌握的範疇越來越多。

因應本港牙醫人手不足,港府曾四度將港大牙醫學院的資助學士學額提升,由2009/10學年的每年50個,增至2024/25學年的90個。港大牙醫學院副院長(校友及對外事務)梁耀殷教授坦言,因教學空間所限,一年培訓90個學生已貼近上限,「以牙科模擬治療實驗室為例,設計容量為50至60人,雖然近年不斷裝修擴容,但空間所限,最多也只能容納100人左右。」
目前教學空間瀕飽和

資助學額增加,雖令本地學生受訓的機會增加,但變相壓縮國際生來港修讀的機會。梁耀殷解釋,牙科培訓涉及大量公共資源投入,政府早前亦指培育一名牙醫平均要投放300萬元,故以本地學生優先無可厚非。不過,牙科收生除學業成績是客觀標準,亦重視多元化,「牙醫要擅於與人溝通和交流,有同理心,且工作重視實戰,非單憑書本可教到,我期望學生要古靈精怪。」

事實上,學院也有取錄精英運動員入學,重視擅長不同技能的學生,梁耀殷說,「以往有50多個資助學額時,具空間錄取5、6個國際生,不少是AL、IB的尖子,也有內地高考精英,但近年本科幾乎只收本地生。」他期望政府再增加資源及教學空間,令學院可擴闊收生。
冀增收本科國際學生

牙醫學院署理院長金力堅教授補充,考慮到集中優秀教學人才,比起開設多一間牙醫學院,在現有基礎上投放資源擴建,相信更有效益,相信政府亦會支持。

牙醫學院副院長(知識交流及發展)朱振雄教授笑言,過去畢業生有人當上歌手,也有律師,可見學生技能的多面性,且學院在本科階段已給予學生機會參與國際論壇、撰寫國際論文,「現時仍有很多國際優秀學生,樂意在港攻讀牙醫碩士及博士,甚至內地、新加坡、印尼都有,他們完成學業後不少繼續留港執業,公私營均有,也是為巿民服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