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護理員配額擬再增 院舍指可解困

2024-06-25 00:00

高度照顧院舍中有不少行動不便的院友,圖為護理員協助院友扶抱轉移。
高度照顧院舍中有不少行動不便的院友,圖為護理員協助院友扶抱轉移。

勞工及福利局建議「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今年第三季起再新增8000個護理員外勞配額,整體配額增至1.5萬個。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朱世明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業界對此反應正面,形容人手短缺下,輸入外勞屬「無辦法中的辦法」。他指,機構聘請每名外勞護理員,每月成本最少1.7萬元,略低於本地護理員平均月薪1.85萬元,但強調管理角度上仍會優先聘請港人。有護理院院長指,前線護理員人手不足會影響工作分配,加劇行業整體人手流失,認為輸入外勞有助員工專注工作,提升服務質素。
新生精神康復會:仍先聘港人

新生精神康復會現時共有20個院舍,共提供1550個宿位。位於九龍的新生會大樓長期護理院,屬機構屬下其中一個高度照顧院舍,有200個宿位,提供住宿照顧予殘疾人士。機構表示,長期護理院或高度照顧院舍的前線員工分三級,其中護理員負責為院友洗澡、餵食、扶抱、換片等,佔人手比例約3成;高一級的社監或保健員負責執藥、派藥、安排康復活動等;護士和社工則傾向負責制訂個人康復計劃、管理家舍等管理層面工作。

當前線護理員短缺,保健員需同時兼顧照顧院友,而他們的工作就要再轉嫁給護士,形成惡性循環。新生會小欖長期護理院院長袁麗珊表示,這令部分員工對工作期望有落差,加劇人員流失,「有些人不期望做一些埋身工作,試過請了6名保健員,但因為他們發現工作有落差,一個月流失4個。」

政府去年6月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新生會透過計劃,輸入53名外勞護理員後,整體人手空缺率由以往約2成減至約1成。新生會長期護理院院長陳嘉儀表示,輸入外勞可紓緩院舍人手短缺問題,減少因對上員工工作配對不準確及對工作期望有落差而導致人手流失。她亦提到,以往院友或要每隔兩日洗澡一次,現在有更多護理員為他們洗澡、擦牙、換衣服、收拾物品,不少家屬反映院友衞生有改善。
護理員指本地員工有優勢

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朱世明表示,本港面臨人口老化,高度照顧院舍護理員需求膨脹,社會福利署必定看到業界需求才增加輸入外勞配額,認為配額數字合理。他指,現時護理員月薪約1.5萬元至2萬多元,機構30多名本地護理員平均月薪約1.85萬元,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相若,形容屬「合理待遇」,惟因工作性質相對厭惡,少有人入行,故輸入外勞屬「無辦法中的辦法」。

長遠而言,朱世明認為協助院友康復、涉及教導等專業性較高的工作,仍需由本地員工負責,至於傾向執行性的工作則不一定。他亦說,本地護理員對香港情況認知較多,工作反應較快,語言上較易與僱主及服務對象溝通,因此管理角度上仍會優先聘請港人。

本地護理員劉玉琴表示,去年10月加入新生精神康復會前,曾在其他院舍接觸外勞護理員,儘管兩地護理員有語言及工作方法上的差異,但磨合一個月後「發現他們都幫到手」。她認為,本地護理員毋須由僱主安排住宿,相對外勞也有經驗優勢,可及時跟進院友情況,「每個院友的特性、脾性、狀態都清楚。每樣東西不用別人叫你,已經知道怎麼去做,會幫到護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