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針對預防策略 加強家居健康教育

2024-04-30 00:00

空氣污染也是肺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專家倡政府能制訂針對性策略預防。
空氣污染也是肺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專家倡政府能制訂針對性策略預防。

專家認同除控煙外,政府應加強其他可致肺癌的風險因素進行宣傳。黃至生教授指,廚房油煙、空氣污染等影響,較吸煙更難避免,倡從家居健康教育入手,如提醒避免長時間在廚房逗留、改善抽油煙系統及家中空氣環境等,「另值得針對地區肺癌發病成因,制訂針對性預防策略,如提升監管排污程序等。」

何建輝教授認同,雖然近10年本港懸浮粒子數量呈跌勢,但與世衞標準仍有很大距離,有改善空間。他說:「本港就環境對健康影響的宣傳相對少,如甲醛,大眾僅認知局限在其致敏性,實際它也是致癌物;另裝修時產生很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亦同樣有致癌風險。」
倡為60歲以上煙民進行篩查

對本港應否進行肺癌篩查,黃至生指,有數項研究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降低肺癌死亡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有10多個地區已建議國民進行篩查,「不過本港挑戰在於現時未有工具量度高危群組,若全民去做,亦未必符成本效益。」另結節分類和量度標準化、放射科醫生人手、篩查頻密度等仍待解決,「部分地區以50歲以上、煙齡逾20年、每日吸食一包香煙為『起始基礎』;考慮本港發病中位數為69歲,篩查年齡宜為60歲或以上為佳。」他透露正進行研究,冀通過大數據為不同肺癌風險因素,如年齡、吸煙史、家族病史等進行評分,冀今年年底建成本地數據的評估系統。

醫衞局回覆指,肺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在過去約40年呈下降趨勢,但多年來仍是本港致命腫瘤首位,其中吸煙是最大的風險因素,故衞生署首要預防策略,是鼓勵巿民養成不要吸煙等健康生活習慣,但宣傳單張也有列舉空氣污染、家族病史等風險因素。地區康健中心也會配合衞生署建議,提供健康教育。

局方續指,由醫衞局局長擔任主席的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其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最近檢視肺癌篩查證據後,不建議一般風險的無症狀者接受常規篩查;有重度吸煙等高風險因素的無症狀人士,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