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不考慮政治「熱烘烘」議題亦覆蓋

2024-02-21 00:00

林智遠指,不會因任何政治事件或政治因素,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些議題。
林智遠指,不會因任何政治事件或政治因素,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些議題。

審計署歷年進行不少衡工量值式審計,不過最新一份《審計署署長第八十一號報告書》首度面向資助大學,以獨立章節審計中文大學,卻遭外界質疑具針對性。審計署署長林智遠接受《星島》獨家專訪,強調審計時不會考慮任何政治因素,即使外界「鬧到熱烘烘」議題也會全面覆蓋,「好多人問我幾時做簡約公屋、垃圾徵費,甚至檢討捉老鼠成效,其實巿民和大眾關注的議題均在署方雷達網中,差在幾時做。」他透露,5年審計規劃中動輒涉80議題,內部有評分決定優次,由計劃階段至「拿出來做」或等數年,「做得審計師,基本上預了被審計單位一定不開心。人手也不容許這個章節(有爭議)出不了,就出第二個先。」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今日(21日)向立法會提交帳委會第八十一號報告書,內容包括中大外間機構營運校園設施的原因。林智遠向本報指,審計「把尺永遠是咁」,所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不會因審計對象發生改變。
5年規劃80題 內部評分定優次

他指,審計報告首要原則是要做到「全面覆蓋」,所以署方可審核的機構均希望覆蓋得到,並放進計劃書中,做到「每5年一個循環」,署內6個科中,有4個負責衡工量值,1個負責帳目審計,「揀選題目時,會視乎五大標準,即重要性、審計禆益、風險、公眾關注度及時間性,如新冠疫情時,便無理由揀做醫療題目,相關部門忙於抗疫根本無暇準備審計。」
須待政策落實一兩年始作評價

林智遠指,署方每半年呈交一次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書,每次涵蓋8個章節,即一年涉16章,「故5年計劃中,最少要策劃80個題目。」對垃圾徵費等商議多時,仍未能實行政策會否納入,他坦言界線難定,因根據署方與政府、立法會的協議規定,審計不會「評價政策」,只會評價「做得好不好」,傾向待政策落地落實,才能回顧當初推行問題。故由計劃階段到真正「拿出來做」,或需花數年時間,「真正純做審計最少亦要半年至9個月。」他舉例如安達臣道發展工程計劃,署方在招標過程、地盤出意外時已感有問題,但亦不會馬上作審計,而是待工程完結後,才全盤檢視當日挑選地點、招標方式,及撥款等情況,「很多政策是剛剛實施,要給予時間落實,比如做了一、兩年後才去審計。」

他續指,政府部門亦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很多時候當民間有要求,部門已作積極回應,實施新措施,變相令署方要收回原本欲關注議題。對現屆政府力推關鍵績效指標(KPI)對審計工作是否有助益,林指「一定幫到手」,笑言過往很多時候,部門「應付我們(審計)的其中一招就是沒有KPI」,雖然無KPI照樣可做衡工量值,但有KPI透明度自然更高。

林智遠強調,不會因任何政治事件或政治因素,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些議題,「當年盛事基金都做過」,任內亦不會預期有避開風險的情況發生。他笑言習慣面對很多人不同的批評,深信只要用「同一把尺量度」,報告書「做咗就可以發布」,「實際上人手有限,做八十一號報告書時,早已預算八十二號報告書會做甚麼。」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