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培忠:遺址論過於武斷

2024-01-22 00:00

詹培忠雖已淡出政壇,但他仍然緊貼時事,對於社會大小事,他都無所不談。
詹培忠雖已淡出政壇,但他仍然緊貼時事,對於社會大小事,他都無所不談。

恒指跌不停,已回到1997年回歸時的水平,香港更被內地網民譏笑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縱橫股壇半世紀、從政十多年的「金牌莊家」詹培忠接受訪問時指,遺址論未免太武斷及幸災樂禍,但股市走在經濟的前端,反映現時市場對香港前景的擔憂,他亦對港股後市審慎悲觀,但認為若政府能把握好香港現在唯一好處──市場反應迅速,多做好政策,他說:「橋不怕舊,最緊要受,只要你的政策好,有人支持市場,就會立即變得不同,最忌是齋講不做。」
訪問當日,恒指失守一萬五千點,被問到何時見底?他說「有先知,無窮人」,目前難以估底,但相信「世事都有必經階段,有好與壞,有又出人頭地,亦都有落後的時候」,因此毋須太悲觀,反而撇除外圍不可抗因素,香港應作自我檢討。
水至清則無魚  籲監管勿太緊

他指出,近年政府以保障投資者為名,加緊金融監管,但水至清則無魚,並說:「這個世界很多人想做生意,幾時都有人想發達,無論多困難都不會介意,只是要有機會,所以一定不可以落洗潔精落水中,毒死所有魚,就不會再有魚游過來。」

詹培忠早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做殼股生意,2002年他助國美電器(493)成功借殼上市,成為一時佳話。他認為,香港擔當國際金融轉讓(賣殼)中心,是一件值得鼓勵的好事,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而賣殼,是合理的交易,當然前提是上市公司不能弄虛作假,「好似女人改嫁一樣,不合適的話,難道不讓人離婚改嫁嗎?這樣不合理的。」

他認為,香港現在唯一好處,就是甚麼事都可以很快速有反應,因此政府應多做好政策,「歡迎全世界特別是國內的資金走來香港『造市』,不造市,市場怎會暢旺?其他方面做了先,說太多都沒有用。」

談到政治,詹培忠做過16年立法會議員,雖已淡出政壇,但他仍然緊貼時事,對於社會大小事,他都知無不言,無所不談,無負「潮州怒漢」之稱。
面向世界才是港成功之道

「加快融入大灣區」是近年政府最積極推動的政策之一,但詹培忠認為,香港步入國內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香港應永遠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向世界開放,才是成功之道,不是要走入, 而是要走出去,走出去的世界才又大又闊。」他慨歎,現在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是香港的悲哀,「我始終相信香港是一個福地,有起必有跌,有跌要承受,都毋須過於悲觀,最重要是政府有自己的政策,令市民可以過得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