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拓寬發展藍圖 便利跨境經濟

2023-12-29 00:00

香港剛迎接了疫情後首個聖誕,長假期間街道晚間人潮鼎盛,旅遊區以商場為主等以節日優惠和各類型活動炒熱氣氛,銷情錄得升幅,不過市場尚未完全恢復疫情前水平,香港仍需繼續多管齊下吸引更多不同旅客來港。

現時環球經濟氣氛低靡,市民雖踴躍出門感受節日氣氛,但購物普遍仍較「手緊」,加上內地來港旅客需求與疫前大不同,比起「豪買」更注重多元文化體驗的「深度遊」。因此除了零售額度外,也可把旅遊業指標和發展範疇繼續擴闊至更多本地特色小品、工藝和文藝作坊,以至大型活動等。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中西文化薈萃的優勢,尤其現時不少家庭或結伴的旅客相比單一成品,更講求和享受共同參與的過程,這些回憶和文化體驗獨一無二,能以更多新方式吸引和帶動旅客消費。
提高跨境免稅額吸引消費

從零售業範疇而言,內地旅客一直是香港奢侈品消費市場的主力軍。經過疫情3年的封關,大家都期望解封後旅客報復式來港爆買。香港鄰近城市亦紛紛推出新政策吸引旅客刺激消費,如海南島便在2020年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把免稅額度從每人每年3萬元放寬至10萬元,而內地旅客在本港的免稅額則仍維持在5000元。若跨境免稅額可以提高,相信對旅客來港購物消費能更有吸引力。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三年行動計劃」,研究在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以及一地兩檢模式,我非常支持。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為內地及海外商家和企業提供互聯互通的重要平台,口岸進一步流通將大大促進香港營商環境,以香港獨特優勢與大灣區達到功能互補,更有利在港企業拓闊業務版圖和本地其他產業發展,能夠為香港帶來更多投資機遇,同時更吸引內地和海外專才來港深造,促進和鞏固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的定位,長遠增加來港消費和旅遊的誘因。

近日有報道指「高才通」申請人欲來港創業時發現資金流有限,同時有市民反映來港公幹過後回內地時因接受行李仔細搜查而過境等候需時。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和內地合作,研究放寬資金限額及來港公幹人士或旅客的跨境安排,讓香港與內地進一步「互聯互通」。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