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佩研獎賞舉報濫用公屋

2023-12-01 00:00

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按季上升0.3年
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按季上升0.3年

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按季上升0.3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房委會表示,上升主要是由於過去數季新公屋單位供應減少,強調輪候時間封頂於6年目標不受影響。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羅淑佩表示,或參考好市民獎,鼓勵舉報濫用公屋。她透露,2023/24年度截至11月,已收回逾2000個單位,如按比例計算或在年底能收回近3000個單位。

房委會解釋,過去數季新公屋單位供應減少,而今年是未來數年內公屋產量最低的一年,過去12個月獲安置的一般申請者大部分入住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翻新單位,他們的輪候時間較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長約一年,導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
6年封頂時間目標不變

房委會預計,明年上半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仍會上升,但隨着2024/25年度在屯門、東涌及新界北,以及在2025/26年度在觀塘、古洞北、粉嶺北及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簡約公屋單位於2025年開始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明顯增加。公屋平均輪候時間6年封頂目標不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會在2026/27年度回落到4.5年。

羅淑佩昨日在電台節目指,去年根據舉報成功收回超過180個單位,當中有人「大義滅親」,舉報公屋戶親友持有物業,將單位當成貨倉等。在收到的舉報中,更有公屋租戶在內地有物業,向內地有關部門查證後,發現有關租戶不僅擁有內地物業,更有商舖收租,署方已向其發出遷出通知書。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經民聯盧偉國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時有波動,「起樓、建造都需要時間」,認為某段時間較少公營房屋供應,令輪候時間延長是正常,最重要是中長期目標是否達到。他指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覓得土地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10萬個,有信心未來幾年增加供應後,公屋輪候時間會回落。

民建聯房屋政策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在整體房屋供應穩定時,對公屋輪候時間出現些少反覆表示理解,目前本港房屋供應仍處於「頭重腳輕」當中「輕」的位置,當未來房屋供應量增加,如簡約公屋單位陸續落成,相信政府絕對可達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