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牙科「搶人才」 全方位完善鼓勵措施

2023-09-20 00:00

香港牙科治療行業發展蓬勃,專業技能水平高,但長期面對人手短缺難題,公營牙醫服務更是難以應付市民的殷切需求。特區政府早前公布擴大人才清單,涵蓋9個行業的51項專業工種,當中「醫療服務」就包括牙醫,然而,本港牙醫專業人士除了希望滿足到社會對服務的需求外,也希望拓展市場,響應國家的號召到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發掘機遇。政府將於10月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於以上挑戰,應該有所回應,要全方位完善鼓勵措施「搶人才」。

隨着口腔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關注以及對口腔醫療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現時全港設有39間政府牙科診所,當中只有11間診所提供免費緊急牙科治療,即俗稱「牙科街症」服務,加上服務名額有限,市民普遍未能得到公營牙科服務。

對於早前有消息指,政府曾構思要求本地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受訓後,包括牙醫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方案能讓畢業生在投身社會前獲得更多經驗,提升醫療技術,但要鼓勵專業人士投身公營醫療機構,單靠強制措施未能促成誘因,且若要求牙醫必須在公營界別全職服務一定年期,或會影響私營界別的人手供應。
增診所數量滿足市民需求

牙醫專業是一項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培訓的專業領域,以往透過加強牙醫教育和培訓,提高招生人數,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牙醫專業。此外,也透過引進海外牙醫或與其他國家合作,增加牙醫人力資源,以上措施,都取得一定成效。

牙科要「搶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將其發揮最大的效用,才能真正提升本港整體服務效率。筆者認為,一方面,政府應該擺脫固有思維,採取鼓勵式措施,例如提高公營牙科醫療的待遇和配套設施,增加牙科診所和診療設施的數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可以透過改進預約系統和管理流程,提高診所的運營效率,減少等候時間。更重要的是,靈活處理資格認證問題,增設有限度註冊和特別註冊的途徑,以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

另一方面,面對國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集結號,本港不少專業人士都躍躍欲試。特別是港人在深圳的消費越來越日常化、生活化,再加上內地牙齒正畸、牙病治療等項目具有價格優勢,以及配合醫療券在指定醫院「落地」,越來越多港人願意到大灣區體驗牙科醫療服務,對醫療人員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打開小門 爭取大灣區免試執業

根據內地執業資格制度,香港牙科醫生到內地執業必須為「專科」醫生,在名稱上雖與香港有所差異,但事實上在專業技術、年資等綜合條件,是完全相符合的。

特區政府應該研究,如何進一步打開專業醫療的准入「小門」,讓更多香港牙科醫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免試取得執業資格。

牙醫「北上」不能單打獨鬥,必須透過香港特區政府牽頭,與當地的相關部門搭建平台,才能令本港牙醫組織與當地的牙醫和醫療專業組織建立合作關係,有助牙醫更快地了解內地市場和行業動態,並擴大自己的專業網絡。

不論是「搶人才」落戶香港,還是鼓勵香港牙醫拓展大灣區業務,令港人在內地也能使用香港的醫療服務,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務市民,完善本港醫療系統,增強本港醫療技術的影響力。筆者相信,通過各方的合作和努力,可以不斷改善醫療環境,真正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亦能讓本港醫療人員發揮潛能,探索機遇。
范榮彰
香港新來港人士服務基金會長
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