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6成家長指子女精神健康未「復常」

2023-08-15 00:00

身兼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的機構總監狄志遠(左2)建議,政府成立專責小組,跟進學生的精神健康。
身兼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的機構總監狄志遠(左2)建議,政府成立專責小組,跟進學生的精神健康。

(星島日報報道)疫後社會逐步復常,惟學生的精神健康仍在「追落後」。有機構調查發現,逾6成家長表示,疫後子女的精神健康受學業繁重等負面因素影響,但不足3成人於暑假為子女安排減壓消閒活動,機構副主席余榮輝解釋,家長看重子女學術成績,忽略其社交發展,導致學生無從紓緩壓力;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機構總監狄志遠,建議政府成立專責小組,按風險跟進學生的精神健康。
家庭教育學院上月以電話,訪問1033名中小學或幼稚園學生家長,了解復常後學生的精神健康及親子關係,有近64%人表示,學業繁重、社交圈子狹窄等因素,影響子女的精神健康,逾93%人指,子女的社交能力仍未「復常」。機構副主席余榮輝解釋,疫下在家學習的模式,削弱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過往幾年只有網上的朋友,現在需要重新學習如何實體交往。」
復課第一件事「追進度」

調查亦發現,約92%人表示子女的學習進度因疫情而落後;近3成人會趁暑假,為子女安排增強學術的活動。余榮輝表示,不少家長催谷子女學習,如報讀補習班等,「華人家長將學業成績放首位,復課後第一件事是『追進度』」,增加學生學習及精神壓力;惟僅22%人會為子女安排減壓消閒活動,反映學生的壓力無處可紓緩。

身兼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的機構總監狄志遠認為,學生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不利身心健康發展,嚴重會對校園生活和社交感到擔憂和恐懼,「將來的治理過程會更複雜。」他建議,政府可成立專責小組,委任精神科醫生、社工等制定篩查工具,評估學生的精神健康狀況,並按風險程度跟進和轉介個案;亦期望當局全面落實「一校兩社工」,加強支援小學及幼稚園學童的精神健康,「不能因(人手)應付不來,就當沒有問題發生。」
專家倡加強親子互動

調查亦建議,學校可定期舉辦工作坊和活動,教導學生正確表達情緒、管理壓力等;家長亦宜抽空聆聽子女的擔憂,共同商討時間管理及日程安排,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理解,通過家校合作,改善學生的精神健康。余榮輝表示,明白家長工作忙碌,可藉假日進行戶外親子活動,如到海濱長廊或海濱公園玩耍,加強親子互動,「藉着跑跑跳跳的時間放鬆身心,同時與子女多一點溝通。」

另外,余榮輝亦留意到,近期不少家庭傾向於長假期「報復式旅遊」,學生回校後互相比較外遊地點,「有些學生到訪歐洲後回校分享見聞,對沒有去過的學生構成另一種壓力」,他建議家長向子女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明白旅遊的目的應為增廣見聞;又提醒家長為子女報讀興趣班時,應以他們的興趣為先,切勿「跟風」,否則只會徒添雙方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