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 下周三公布結果

2023-08-11 00:00

盧煜明(左)期望,大獎周活動為世界各地的學者提供交流平台。右為王強。
盧煜明(左)期望,大獎周活動為世界各地的學者提供交流平台。右為王強。

(星島日報報道)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將於下周三公布得獎結果,年底首次在本港舉行頒獎禮,期間邀請2名歷屆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百名頂尖科學家來港分享科研心得;有份籌辦大獎周活動的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表示,年底陸續舉行大型創科界盛事,本港將化身成「科技之都」,期望加強港人對大中華地區科研成果的認識,同時促進學者間的交流。
盧煜明:香港化身「科技之都」

今屆未來科學大獎得獎結果,將於下周三揭盅,並於10月中旬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頒獎禮,頒授「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3項大獎,單項獎金共100萬美元;期間亦會舉行大獎周,邀請百名全球知名科學家來港參與科學峰會、中學生對談活動等,包括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格雷格.溫特及2013年得主邁可.列維特。

談到選址香港故宮的原因,擔任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的港科院院長盧煜明,形容科學亦是藝術,並能一改科學家沉悶的刻板印象;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代表王強指「香港的科學研究能力很強很扎實」,冀促進各地學者合作,推動以基礎科學為主的非商業性研究。

相比港人較為熟悉的邵逸夫獎,未來科學大獎旨在表彰在內地及港澳台,獲得卓越科研成果的科學家,得獎者不限國籍。盧煜明表示,本港至今有5名科學家獲得殊榮,加上不少學者選擇在港進行科研,相信「香港人看到會更有親切感」,國際亦能從中了解本地科研進程。

近年本地亦掀起「創科熱」,相關盛事備受矚目。盧煜明表示,隨着疫後復常,年底不少大型科學大獎頒獎禮、論壇恢復實體舉行,料本港將化身成「科技之都」,為本地學者及年輕科學家,提供國際交流平台,學生亦能參與其中,「即使學生最後沒加入科研行列,但交流過程肯定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