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用機械人檢查設施

2023-08-03 00:00

籠網式航拍機能檢查高位或狹窄位置,取代高空及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工作。
籠網式航拍機能檢查高位或狹窄位置,取代高空及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工作。

(星島日報報道)電力對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要確保發電效率及可靠度,發電廠工程人員必須妥善檢查設施,但傳統人手檢查有不少限制,中電近年引入高科技輔助檢查工作,其中籠網式航拍機能檢查高位或狹窄位置,取代高空及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工作;爬行機械人則可勘察發電廠內的地下引水渠,令檢查時間大幅縮短一半以上。
籠網航拍機檢查免搭平台

中電發電工程部工程師黃頌恩表示,發電廠內的大型設施可高達數十米,工程人員進行檢查前,一般要花上數天搭建工作平台,成本高昂。此外,有些位置是密閉空間,甚至是刁鑽、狹窄和死角位,大大增加檢查的難度與風險。中電於2019年引入專為室內空間而設的籠網式航拍機,有別於一般戶外航拍機,籠網式航拍機的機身細小輕巧,以激光雷達和感應器定位操作,毋須GPS定位亦可穩定飛行,並能夠與物件保持距離,盡量避免碰撞。另外,籠網保護罩以碳纖維製造,萬一發生觸碰,亦能滅輕撞擊力,不會影響發電設備。

黃頌恩表示,中電目前有3部室外航拍機,2部室內航拍機,其中籠網式航拍機能檢查發電設施內一般難以接觸的高位或狹窄位置,而航拍機記錄的影像,有助工程人員分析設施的使用及耗損情況,適時進行保養及維修。

中電發電工程總監吳祺安表示,一部航拍機價錢約幾數十萬元,雖然價格較高,但若用傳統人手方式檢查,則需要耗費約兩、三百萬元搭建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亦無法重複使用。

除了航拍技術,中電亦應用不同機械人進行檢查。中電發電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楊惠敏表示,以往須安排受過訓練的合資格人士,帶備約10公斤重的氧氣筒及呼吸器材,從直徑最窄只有約80厘米的井口,走進1.8米高、長達約1400米的渠道檢查,而每次檢查只能維持約半小時,因此要檢查整條引水渠,往往要花上數天。她指,爬行機械人勘察地下引水渠,每條引水渠的檢查時間可由5至7天,大大縮短至兩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