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否認救鯨唱慢板

2023-08-02 00:00

多名專家為鯨屍進行解剖及抽樣,經通宵工作後已大致完成。
多名專家為鯨屍進行解剖及抽樣,經通宵工作後已大致完成。

(星島日報報道)布氏鯨之死屬誰之過!一條逾8米長的布氏鯨在西貢海域出現,全城雀躍,惜19日後鯨魚被發現魂斷西貢海域,身上疑有被螺旋槳擊中的傷痕,經多名專家通宵進行解剖,取樣等工作昨午大致完成,海洋公園表示,部分樣本將送到外國化驗,獸醫也需時檢視分析,以確定鯨魚真正死因,而鯨魚胃部初步未見有海洋垃圾或外來物。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否認遲介入事件,強調漁護署已第一時間參與處理,他提到未來將有4方面改善工作,包括檢視法例讓漁護署有更多應變權力等。
前日早上10時許,警方接報指牛尾洲以南發現一具逾8米長的鯨魚屍體,鯨身破開,溢出腸臟,當局出動躉船將鯨屍拖至西貢萬宜水庫西壩岸邊,由海洋公園專家團隊,聯同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等人員即場為鯨屍進行解剖及抽樣,經通宵工作,至昨午相關工作大致完成。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其後在其社交媒體更新解剖工作進度,指任務暫時完成,死因尚待調查。
指缺乏證據追究觀鯨者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午到萬宜水庫西壩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專家會面,了解鯨魚屍體的解剖工作。其後他聯同漁護署署長梁肇輝,以及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主管暨香港海洋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會見傳媒,謝展寰表示,對於鯨魚死亡感到惋惜,經初步解剖發現鯨魚有新傷口,但是否死因仍待時間化驗。

被問及漁護署在今次事件是否失職,謝展寰強調署方自7月中發現鯨魚後,一直緊密監察事件發展,並聯同不同專家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處理,但當中專家有不同意見,如何讓鯨魚返回大海的實際操作也有困難,因此最後各方都只能同意暫時不要騷擾鯨魚。
樣本送外國化驗尋死因

為了避免同類事件,謝展寰提到未來將有4方面改善工作,包括加強公眾教育、制定預備方案、增加漁護署人員有關鯨魚知識、檢視法例讓漁護署有更多應變權力。他又提到今次事件反映市民對待野生動物意識不夠強,未來會加強公眾教育,提高意識,但不應該將責任簡單歸咎於意識薄弱。至於會否追究曾經出海觀鯨人士,謝展寰坦言技術上有困難,因鯨魚受傷或死亡原因是否因為觀鯨人士,相關證據難以蒐集。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表示,自從發現鯨魚出現在香港海域,過去兩星期已派人每天監視鯨魚行蹤,希望保護或用方法引牠游出大海。由於禁船水域相當大,或會影響不少使用者,當局已密集式巡邏並要求附近船隻離開。他說,未來修改守則,方向包括以甚麼方式觀賞鯨豚等。
鯨魚胃部未發現海洋垃圾

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主管暨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表示,布氏鯨之前的兩道舊傷口本來有瘉合跡象,但背鰭前方出現第三道新傷口,面積及深度較大,初步認為該傷口是近期由硬物所造成,有大機會是船隻或其螺旋槳造成,但確實死因仍有待解剖和化驗。在胃部方面,打開後暫時未有發現鯨魚生前有進食海洋垃圾或外來物。

至於是次個案,祝效忠稱初步解剖和取樣工作已完成,包括生殖器官及內部組織等,透過比對找出受傷原因;部分樣本將會送往外地化驗,觀察有否潛在病變。其他組織和骨骼樣本稍後會運送到位於海洋公園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處理。有關工作需時數個星期,在提交報告前,會向當局先提交初步報告。相關社論詳刊A6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