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經濟次季「失速」 GDP增1.5%遠遜預期

2023-08-01 00:00

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幅,由第1季升13%後放緩至8.5%。
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幅,由第1季升13%後放緩至8.5%。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第2季經濟增長放緩,本地生產總值(GDP)預計按年升1.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3.5%,亦較首季回落1.4個百分點。經季節性調整,第2季生產總值較第1季實質下跌1.3%。有學者就認為,在有人口外流的情況下,經濟有正增長已算不錯。
政府表示,第2季經濟持續擴張,主要由於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都維持穩健增長。

當中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幅,由第1季升13%後,放緩至8.5%。政府開支和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都扭轉上季升勢,按年分別跌9.6%和1%。貨物進出口總額都錄得雙位數跌幅。貨品出口方面,繼今年第1季下跌18.9%後,第2季與去年同期比較錄得15.3%的實質跌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在今年餘下時間仍將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隨運力和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而進一步增加。具體而言,勞工市場情況改善,加上政府採取多項措施鞏固復甦動力,將為私人消費提供額外支持。不過,由於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外部需求,貨物出口將繼續承受巨大壓力。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分析指,經濟增長放緩,與利率高企及外圍環境持續不明朗有關,隨美國聯儲局在上半年進一步加息,本港利率逐步攀升,拖累反映投資的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在首季錄得按年增長後,於第2季轉為下跌1%。
環球經濟受高息打擊

薛俊昇又稱,環球經濟受利率高企影響而放緩,持續不利本港對外貿易表現,預期利率高企及環球經濟放緩,仍是下半年本港經濟復甦的挑戰,但相信消費增長及旅遊業的復甦可以抵銷相關的不利影響,目前維持對今年本港經濟增長4%的預測。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國家發改委推出的20項擴大消費措施,有利內地經濟增長,帶動更多人來港消費。他稱,現時港匯水平較高,內地經濟增長有利人民幣匯價轉強,內地客來港消費會較划算。
學者:人口降經濟仍增長算不錯

另外,莊太量不認為第2季GDP增幅放緩,形容在人口下降趨勢下,經濟有正增長已算不錯。他稱,季度差異主因是基數不同,形容是周期性現象。他解釋,去年首季經濟受第5波疫情影響,故今年同期呈現強勁反彈;而去年第2季疫情改善,當時經濟已有所反彈,故今年同期增幅較低。至於出口數據,他指美國及歐洲面臨經濟衰退,零售減弱,令內地出口數據轉差,拖累香港作為轉口港出口數字減少。他又說,去年全年經濟負增長,唯獨第2季錄得較少負增長,估計今年第3季及第4季會有較大反彈。

北上消費熱潮下,本地旅遊及零售業前景是否不樂觀?他認為毋須特別擔心,稱旅客人數瓶頸位是勞工短缺,酒店業及航空業人手不足令住宿及機票費用高昂,令旅客卻步。他又說,內地人口遠較香港多,只要香港接待能力恢復,費用高昂的問題得以紓緩,旅客便會來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