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公民科明年開考中六樣書出爐

2023-06-13 00:00

有樣書用兩頁篇幅,列出世衞在疫情期間的工作,但未述及國際社會對世衞的批評。
有樣書用兩頁篇幅,列出世衞在疫情期間的工作,但未述及國際社會對世衞的批評。

(星島日報報道)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明年將舉行首屆文憑試,出版社陸續推出中六級用書。本報收集樣書發現,新科課本集中講述內地及香港如何回應各項全球性議題,例如貢獻全球的公共生等,以往通識教育科常見的藥物專利、世界貿易組織的矛盾與爭議等,均未述及。有公民科教師坦言,新科側重培養國民意識及正面價值觀,加上課時有限,內容未如通識科廣泛。
公民科中六課程以「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為主題,分為「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可持續發展」及「公共生與人類健康」4大課題。本報取得雅集出版社和齡記出版的兩套樣書,除了「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課題,另外3個課題在過往的通識科課程均有涵蓋。
有章節講「新經濟」發展

相較之下,公民科課程內容濃縮,焦點亦較集中於內地和香港的發展。在「公共生與人類健康」課題,兩書另闢章節講述國家及本港如何貢獻全球公共生,例如內地的疫苗接種情況和研發、向外國提供的援助和參與世界生組織,以及本港大學的傳染病研究工作等。至於藥物專利、影響醫療科技發展的因素等以往通識科探討的議題,兩書均未再談及。

雅集有簡介全球的生情況,解釋傳染病對全球公共生的威脅,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公共生危機。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健康絲綢之路」,該書在「課堂活動」部分要求學生指出及解釋「健康絲路」對中國的意義。

以往通識科的「全球化」單元,在公民科縮減為「經濟全球化」課題。兩書簡介全球化的概念、跨國企業和國際分工等經濟全球化的現象,亦對經濟全球化正反兼論,提到經濟全球化有助製造財富、推動發展中國家發展,但有機會衍生「血汗工廠」、過度開採和不公平貿易等問題。不過,談到國際合作機制和平台,例如世界貿易組織,鮮提各國及持份者的具體矛盾和爭議,例如2005年韓國農民在港的反世貿示威衝突,近期的中美貿易戰均無提及。兩書亦有章節,講述內地及香港的新能源產業和信息科技產業等「新經濟」發展。
教師:新科能觸類旁通

北角協同中學公民科主任黃中偉指,公民科課時較通識科少,教學內容濃縮在所難免,但認為新科能起「觸類旁通」之效,培養學生延伸學習的能力。對於內容聚焦內地與本港發展,他認為與公民科課程宗旨,集中培養學生的公民和國家意識有關,「即使中四、中五的課程亦一樣,例如講香港文化的內容,其實也會談及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

黃中偉強調,公民科和通識科的宗旨相異,新科教科書談及的爭議不多,公民科不像通識科強調「明辨性思維」,宗旨強調正面的價值觀,以及為學生打好知識根基,「課程可能亦不鼓勵很深入討論不同議題,課時較通識科少,而學生的知識面亦有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