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紓緩各行業人手短缺 加快補充本港勞動力

2023-05-01 00:00

香港經濟活動逐步復常,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大部分行業都紛紛增聘人手,憂的是加劇了日趨嚴重的人手短缺和招聘困難的問題,立法會近日曾就這個議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年輕勞動人口下跌嚴重

本港的人手短缺是各行各業都普遍面對的問題,由於人口老化、退休潮湧現、港人移居外地等原因,香港的勞動力近年不斷下降,統計數字勝於任何主觀臆測,撇除外籍家庭傭工,2022年第4季本地勞動人口較疫情前2019年第四季下跌4.6%,減少16.6萬人,當中尤以年輕勞動人口下跌最嚴重。不論公、私營層面,都出現人手短缺。工程建造界也是人力短缺嚴重的行業之一,據建造業議會的最新人力預測,預計專業人員、技術人員及前工友均出現短缺,將由今年1000人至1.5萬人不等,至2027年擴大到2000人至4萬人不等,業界擔憂,隨本港北部都會區規劃、《鐵路發展策略2014》涉及的7個鐵路項目等進一步落實,基建人力的供求差異會愈來愈大,而且各工程項目是一環扣一環,若某個環節因所需工種短缺而導致延誤或停工,必然會對其餘環節造成連鎖影響,最終會導致整項工程嚴重超支或延誤,影響經濟民生,社會需付出巨大代價,這絕非危言聳聽!最近有工會代表竟然指責「商界刻意製造勞工短缺的假象」,很多工商專業界朋友對這種不顧事實、不理經濟民生的態度,十分反感!

人力資源是促進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致勝關鍵,本人曾多番向政府當局強調,人才先行,方能基建先行,發展局表示正在做相關人力策略的評估研究,我希望相關人力策略能盡快落實,對症下藥,積極培訓本地人才和吸納外來人才。最近社會上有很多聲音要求當局盡快為不同行業和工種從其他地方輸入所需人手,以解決各行各業的燃眉之急!政府應參照鄰近地區做法,優化現行的補充勞工計畫,與相關法定機構、專業學會和行業商會合作,制定並及時更新清單,清楚列出可供輸入緊缺勞工的工種類別和適用範圍,同時令審批準則更清晰和審批程序更精簡,讓業界可以就不同營運情況以及就不同工種的需求,及時提出申請並獲盡快審批。
擴灣區內專業資格互認範圍

同時,特區政府應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最近,鑑於公立醫院醫護流失嚴重,醫管局積極從海內外招募人手,並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畫」,首批廣東省醫護人員日前已抵港開展工作,當中有部分醫護去年曾來港協助處理新冠疫情,證明兩地人才的交流合作並沒有不可克服的障礙。這方面的經驗很值得參考,並進一步推廣至創新科技、工程建造、檢測認證、金融和會計等專業。當然,特區政府應聯同工商專業界與內地的政府部門積極商討,進一步擴大大灣區內專業資格互認範圍,以及完善各項政策配套,包括加快審批本港企業申請輸入大灣區人才以及大灣區內地居民的來港工作申請,探討在各過境口岸設立「e通道」,方便相關人士即日往返兩地,以及為來港工作人士提供求職、應聘、報稅等一站式支援服務。
盧偉國博士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