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公民科內地考察團需關注學校管理學生和內地接待能力

2023-04-20 00:00

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香港教育局公布2022/23學年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安排,「首發團」已於4月3日出發,有約250名學生參與。筆者十分贊同此次教育局公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安排,同時也建議根據考察團的反饋,不斷完善考察內容,並且可以推出更貼近內地生活的考察行程,參觀交流也更具多樣性,讓學生結合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的體驗,對國家有更為客觀、具體的認識和了解,而不是過去單一、片面的認識。
望增內地應用程式元素

近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向傳媒表示,4月共有60多所學校、6000多名學生參與考察團。報名在5月出發的共有160多所學校、約16000名學生;亦有200多所學校報名在6月至8月出發。今年公布的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受到多所學校的歡迎和支持,但由於諸多原因,教育局公布公民科內地考察團的行程,安排在1至3天,到訪地點亦以大灣區城市為主,涵蓋的主題有創科、歷史文化、自然保育等,希望通過交流,讓更多青年學生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增進對國家的認同,加強國民教育,多個方面都對香港青年認識國情、認識灣區有很大益處。

2019年的社會事件,暴露了香港過去通識教育的不足,受到「毒教材」影響的青年學生,不僅對祖國認知存在偏見,更對國家安全一無所知。教育局將通識科取消,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配合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要求學生認識及保育當地歷史文化,了解及認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研習與國家安全有關的當代議題,例如領土爭端、經濟危機等,認同維護文化安全是維繫國家、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礎。

作為疫情3年後的首次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受到了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特別是大部分立法會議員對公民科內地考察團都充滿期待,但是有部分議員提出了兩點問題,較為值得社會關注。
考察團值得續推行

第一點是一天考察團的行程太過短暫,對於國家的了解不過是走馬觀花。蔡若蓮局長的解釋是當局考慮到新冠疫情影響,加上接待安排負荷等因素而決定,強調無論行程長短都是「有目標、有方法、有意義的學習」,同時考慮到疫情後兩地學校教學安排、教師人手調配、接待負荷等,才決定增加一天行程。筆者認為,一天考察團的問題不大,而且大多是對距離香港較近的城市,例如深圳、珠海、廣州等,針對一個主題,考察探訪,深入了解,在行程安排上是比較合理且貼近主題,有助加強學生對於考察城市的一個特點的認識。另外一天的行程安排也較為靈活,尤其是對於沒有去過灣區的同學來說,是一扇了解灣區、了解國家的窗。

第二點是希望在課程中加入內地應用程式的元素。蔡若蓮局長的回應指當局不會要求學校使用特定的電子平台或應用程式,但學校在教學上可自行選材,學生在內地交流考察時,亦會運用內地的資訊科技工具。筆者認為,內地城市以便捷的互聯網服務著稱,與香港的社會生活有所差異,參與考察的同學除了可以從宏觀的角度,了解國家的發展,也可以從生活的細微處,直觀感受國家的變化,以及內地生活的便利,對融入內地也有一定的益處。

除了以上兩點社會各界比較熱議的部分,筆者也有借這個機會另外提出兩點值得關注。第一,是需要關注學校管理學生問題。畢竟有如此多的學生短時間到內地交流,需要考慮學校的人手安排是否得當,尤其關注學生的個人安全問題,同時香港旅行社的人手又是否足夠都值得關注。

第二,是需要關注內地的接待能力,經過3年的疫情,兩地沒有正常交流活動,一時間恢復後,需要關注內地的接待能力,包括酒店、旅遊巴、工作人員、景點等,是否可以接待如此大量的學生,都是十分值得關注的。

概之,自恢復兩地通關以來,許多團體都馬不停蹄到訪內地,內地的團體也積極到港交流,彌補3年沒有交流的遺憾。公民科內地考察團不僅是增進兩地交流、加強國民教育、了解國情的重要途徑,更是香港站在新的起點上,有重新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青年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值得當局繼續推行。
梁世民醫生,BBS,JP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醫學及生服務界選委、
湖北省政協常委、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