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見成效 電訊商騙案數量急跌

2023-04-08 00:00

市民使用電話應提高警覺,避免誤墮詐騙陷阱。
市民使用電話應提高警覺,避免誤墮詐騙陷阱。

(星島日報報道)電話卡實名登記已於今年2月24日全面實施,通訊事務總監梁仲賢表示,自措施實行以來,有電訊商反映,上月本地流動電話撥出的懷疑詐騙電話數量大幅下跌,個別電訊商更指下跌幅度超過九成。他認為,某程度證明實名登記制對打擊電話騙案有顯著效果,符合立法原意。

梁仲賢指出,截至上月底,有1300萬張電話卡完成實名登記,反映市民已經習慣使用電話卡前要作實名登記。而通訊辦亦留意到,早前網上有人宣稱可代辦假名電話卡,他指,電話卡實名登記的原意是堵塞太空卡匿名性質的漏洞,反對市民用第三者資料登記,重申有關行為屬違法,包括《刑事罪行條例》中的虛假文書,以及《盜竊罪條例》中涉及以不當手段取得服務。
逾1300萬電話卡完成登記

他續說,通訊辦會在網上搜尋可疑個案,並將相關資料轉介警方跟進,暫時接獲個案為數不多,在10宗以內。至於因未完成登記而停用的電話卡,仍可透過網上登記平台,或親臨電訊商辦事處辦理手續,以恢復服務。

另外,《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早於2007年12月22日全面生效,梁仲賢表示,經過多年的警告、勸諭及公眾宣傳,投訴數字已由2008年的8792宗,大幅下跌至去年的522宗,最近3年在發出勸諭警告及執行通知後,1年內的重犯率不足1%。他認為數據反映有關條例的執行對遏止預錄電話訊息、短訊、傳真及電郵商業電子訊息等具正面成效。

他又指,自條例生效至今,共接獲3.3萬多宗懷疑違例的舉報,約一半投訴不成立,經調查後共發出的勸諭及警告信約1.1萬多封,只要發訊人願意配合要求並作出修正,通訊辦就不會作進一步執行通知或檢控。他不認同執法寬鬆,指條例目的不是懲罰,而是希望透過教育,令發訊人符合條例要求,避免滋擾市民。此外,部分投訴人因拒絕提供個人資料,亦令通訊辦無法跟進。

對於近年大行其道的人對人促銷電話,梁仲賢指當局已就規管有關情況與立法會討論,大多數議員支持,但有議員擔心會限制中小企接觸目標客群,目前仍未達廣泛共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