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特殊校新科技津貼最多70萬
2023-03-0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教育科技發展迅速,教育局昨公布,向資助特殊學校發放一筆過「新科技支援課堂學習津貼」,供學校添置學習機械人、學習軟件等新科技產品與服務,但津貼按班數計算,全港僅5校達到獲得最高70萬元資助的門檻。有群育學校打算與其他特殊學校合作共享教材,以提升成效;特殊學校議會主席梁永鴻指,特殊學校一般班數較少,建議當局放寬門檻,讓受惠學校可獲更大的津貼額。
一筆過「新科技支援課堂學習津貼」以核准班數釐定津貼額,如學校開設至少24班,可獲70萬元津貼;12至23班則獲50萬元。至於班數在11班或以下,僅獲30萬元。教育局在通告指,學校可利用津貼,在本學年至2025/26學年內購買新科技產品,例如學習機械人、眼動追蹤儀等學習硬件、新科技的學習軟件和教師培訓或資訊等相關服務,但強調不能用於聘請人員。
可購機械人與服務
特殊學校涵蓋視障、聽障、肢體傷殘、智障,醫院學校及群育學校,種類繁多,對於當局劃一以班數計算,特殊學校議會主席梁永鴻認為做法合適,「很難說哪一種特殊教育需要的學校需要多些資源,哪些津貼可以較少。」不過,梁永鴻指特殊學校普遍班數較少,今次津貼發放準則貼近主流學校,認為若第2層津貼50萬元的班數門檻下調,能讓更多學校受惠。翻查資料,全港僅5所特殊學校班數達24班,可獲70萬元津貼,佔全港比例不足10%。
數校擬共享教材
群育學校瑪利灣學校,校長林泳施指,擬利用津貼更新校內互動白板、即時影像投射設備等,亦會運用撥款發展特色教材,並與其他特殊學校共享教材。她認為共享教材是善用政府資源的做法,「例如10所特殊學校合作共享,我們將津貼當中10萬元用來購買教材或支援,最後可以得到100萬元的效果。」
林泳施指,群育學校旨在讓有社交能力或行為、情緒有障礙的學生,重新適應社會,「目前社會已經有不少高科技應用,我們通過這筆撥款的資源,便有助學生畢業後適應社會。」她認為津貼可用於為學生度身訂做教材,照顧學習需要的多樣性,收窄與主流學校學生在學習與能力上差異,而教師亦能從中學習如何設計教材,形容是「雙贏局面」。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