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特殊校新科技津贴最多70万
2023-03-03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教育科技发展迅速,教育局昨公布,向资助特殊学校发放一笔过「新科技支援课堂学习津贴」,供学校添置学习机械人、学习软件等新科技产品与服务,但津贴按班数计算,全港仅5校达到获得最高70万元资助的门槛。有群育学校打算与其他特殊学校合作共享教材,以提升成效;特殊学校议会主席梁永鸿指,特殊学校一般班数较少,建议当局放宽门槛,让受惠学校可获更大的津贴额。
一笔过「新科技支援课堂学习津贴」以核准班数厘定津贴额,如学校开设至少24班,可获70万元津贴;12至23班则获50万元。至于班数在11班或以下,仅获30万元。教育局在通告指,学校可利用津贴,在本学年至2025/26学年内购买新科技产品,例如学习机械人、眼动追踪仪等学习硬件、新科技的学习软件和教师培训或资讯等相关服务,但强调不能用于聘请人员。
可购机械人与服务
特殊学校涵盖视障、听障、肢体伤残、智障,医院学校及群育学校,种类繁多,对于当局划一以班数计算,特殊学校议会主席梁永鸿认为做法合适,「很难说哪一种特殊教育需要的学校需要多些资源,哪些津贴可以较少。」不过,梁永鸿指特殊学校普遍班数较少,今次津贴发放准则贴近主流学校,认为若第2层津贴50万元的班数门槛下调,能让更多学校受惠。翻查资料,全港仅5所特殊学校班数达24班,可获70万元津贴,占全港比例不足10%。
数校拟共享教材
群育学校玛利湾学校,校长林泳施指,拟利用津贴更新校内互动白板、即时影像投射设备等,亦会运用拨款发展特色教材,并与其他特殊学校共享教材。她认为共享教材是善用政府资源的做法,「例如10所特殊学校合作共享,我们将津贴当中10万元用来购买教材或支援,最后可以得到100万元的效果。」
林泳施指,群育学校旨在让有社交能力或行为、情绪有障碍的学生,重新适应社会,「目前社会已经有不少高科技应用,我们通过这笔拨款的资源,便有助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她认为津贴可用于为学生度身订做教材,照顾学习需要的多样性,收窄与主流学校学生在学习与能力上差异,而教师亦能从中学习如何设计教材,形容是「双赢局面」。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