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須先改善薪酬待遇

2022-11-29 00:00

早前《施政報告》建議推行「特別計畫」擴大輸入院舍護理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近期接連就「特別計畫」解畫,強調院舍照顧人手多年來不足夠,而政府已試了很多計畫,但無論如何努力效果仍不理想,故要適度輸入外勞人手云云。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認為,政府過去計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有關措施未有對症下藥處理人手問題的癥結,亦即是業內員工薪酬嚴重偏低,結果導致現職從業員流失、新血不願加入,最終缺人狀況演變為惡性循環所致。然而政府現時決定擴大輸入外勞,其實等同向有關問題投降,令院舍前護理服務未來由外勞主導,本地工人難再有發展空間。
增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工人

儘管勞福局局長強調擴大輸入外勞時會以本地工人就業優先,但毫無疑問外勞輸入必然影響本地工人飯碗,尤其是次計畫批准津助院舍輸入外勞,更令本地護理員薪酬難以提升甚至受壓。事關過去因補充勞工計畫限制,津院不能輸入外勞,故現時行內津院護理員不論在薪酬、福利待遇普遍也較私院好。然而是次將輸入外勞擴展至津院,不僅打破有關狀況,同時亦進一步推高院舍服務的外勞比例至逾半,本地從業員的待遇以至工作條件必然受到衝擊。

事實上,當院舍前護理人員變成以外勞佔大多數,而政府對僱主申請外勞又大開綠燈,屆時哪會有僱主願意增加本地工人薪酬待遇、哪會有僱主願意再投放大量資源去改善院舍環境、引進樂齡科技及器材來減輕員工的負擔;政府還會否加強培訓本地院舍人才的力度?更進一步的是當院舍前只餘下薪酬待遇不佳、而且依靠外勞為主的工作環境,本地院舍護理員的生存空間還餘下多少,本地勞工還有多少人願意投身這個行業?因此院舍擴大輸入外勞並非如政府所言只是「扭鬆」機制般簡單,而是對整個院舍行業、就業生態、本地從業員生計,以至院舍護理水平的一大改變。

工聯職訓就業委認為,院舍擴大輸入外勞其實是「捨本逐末」的手段,而要做到局長所講「以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最終還是要從改善薪酬待遇和培訓入手。工聯職訓就業委早前就此作出了研究,並提出十六項政策倡議,涉及四十多項內容,當中集中建議的重點就是改善院舍行業的員工待遇。例如在薪酬方面,工聯職訓就業委的報告建議劃一前護理照顧員薪酬至二萬元或以上,從而合理反映護理員的專業及工作價值。而在改善工作場所環境及工作強度方面,報告建議政府將院舍員工輪班當值的更數改為不少於三更制,並增加夜班津貼及制訂院舍全、兼職人手比例等。同時亦建議加強樂齡科技推動、改善院舍質素及提升空間等以方便院舍職員工作,全方位提升行業質素。
優先改善院舍行業員工待遇

至於在培訓人才上,報告則建議安老行業推展多元晉升階梯,當中不但要在院舍內增加保健員職級以增加上流機會,同時亦建議讓院舍員工的安老資歷「走出去、走上去」,當中包括向上銜接老年學、護理學等專上課程,並且將安老資歷推展到大灣區獲得互認,令院舍從業員向上流的空間由院舍拓闊至更多的銀齡產業及灣區的養老產業等。

筆者及工聯職訓就業委相信,只要政府願意從薪酬、工作環境以至就業前景手,全面提升院舍照顧業的就業質素,有關行業自然能吸引本地勞工入職,人手問題也自然能迎刃而解。但假若政府只以最簡單的方式,亦即擴大輸入外勞來「頭痛醫頭」,屆時我們賠上的不止是本地院舍從業員的飯碗,而且還有整個安老服務業的發展潛力,以至院舍內院友的護理質素和福祉。
(安老護理業擴大輸入外勞之二)
陳鄧源
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