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指移民涉功課多 蔡若蓮:勿機械式操練
2022-11-0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立法會昨召開教育事務委員會,有議員關注學生功課太多問題,甚至提到不少人移民是因為小朋友功課太多。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解釋,曾經有做功課時間建議,後來發現劃一時間不是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最好方法,認為功課重質不重量,最重要是老師和學校在家課規劃上是全面的,而非機械式的操練,如發現有相關情況,「好願意繼續向前綫呼籲。」
民建聯議員梁熙在會上說,很高興看到《施政報告》有一些很好的指標,例如「STEAM 教育」、加強國民身分認同、職涯規劃等,但提到有家長投訴功課很多,小學生每日有八至十份功課,全日制的話可能要做到深夜十一、十二時才能睡覺,難有健康童年。他舉例,美國、加拿大、深圳,有標準功課課時,每日約一小時至個半小時,「香港會否考慮有標準課時呢?」,若沒有,教育局如何幫助小朋友,「好多人移民是因為小朋友功課太多。」
強調非折騰學生
蔡若蓮表示,有指引強調小朋友要「德智體群美」,作全面發展,在功課上曾經有時間建議,但後來發現劃一時間不是去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最好方法,家課設計的量不是最重要,質才是最重要,每個人的基礎能力不一樣,有建議適量,但不是簡單一刀切,最重要老師和學校在家課規劃上是全面,不是機械式的操練。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留意到《施政報告》的教育部分很多都是配合國家政策,例如國民教育和專職教育,但形容為「措施多,理念不夠」。她指,二十大報告提到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群體美勞,「勞你點解釋?勞係咩意思?做勞作抑或要勞動?做多啲義工?」。
她又指,很多議員一直說要快樂學習,她認為快樂學習不等如「唔做嘢」,要推廣勞動都是快樂,「好似我咁,幾十歲人星期六都走去屋邨睇,我好快樂,有內地人話我應該要做『勞模』」,即勞動模範,要提倡勞動、讀書、去到基層是快樂。
蔡若蓮解釋,勞在香港是價值教育,「勤勞,尊重工作」,生活體驗和參與也很重要,而香港表述和內地不同,香港為「德智體群美」,內地是「德智體美勞」,而香港方面的核心價值也有勤勞。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