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來自黑頭山的訊號:庇力乞洋行國籍隨意轉換
2022-10-03 00:00
位於尖沙嘴東南的訊號山,高度約四十米,原本是岸邊海角上的一座小山丘。由於從海面遠望,這座小山丘貌似一大包橫放於平地上的白米,因此又被稱為「大包米」。一九○七年,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此興建了一座訊號塔,以取代原位於水警總部的報時塔,並於一九○七年至一九三三年間,向維多利亞港內的船隻報時,遂由此得到「訊號山」之名。現時坐落於訊號山上的訊號塔於一九八○年由市政局復修,但從其碑記顯示,大包米的英文名稱是「Blackhead Point」而非粵語直譯的「Tai Pau Mai」,背後又有甚麼原因呢?
創於黃埔 銷售船舶用品
庇力乞洋行在香港發展迅速,並不斷將業務多元化,除了從事進出口業務外,還為來港靠岸的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俄國海軍提供船舶用品。一八八六年,該公司在尖沙嘴的庇力乞角(Blackhead's Point)設立碼頭及倉庫,並在一八九六年於筲箕灣開設香港首家肥皂及梳打廠,聘用約五十名華籍工人。該公司曾是歐洲資本在香港的唯一製帆商,並在一九○五年慶祝創業五十周年時聲稱是香港最大的煤炭貿易商。
一戰後資產遭清盤拍賣
一九○○年代初,由於興建九廣鐵路,大包米周圍開始填海,庇力乞洋行於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將其位於尖沙嘴的土地轉售及移交香港政府。同時,該公司在其筲箕灣肥皂廠旁的大型現代倉庫落成,並設有可躉藏數千噸煤炭的屯煤所。
庇力乞洋行的國籍隸屬一直模棱兩可,它在香港的總行被宣傳為英資,而在德國租借地膠州(青島)的分行則為德資F.Schwarzkopf&Co.(順和洋行)。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於一九一四年爆發後,該公司被香港政府視作德資公司,其資產遭清盤拍賣,在戰後「黑頭山」並未能東山再起。
楊竹 香港志地方中心 《香港志.經濟部類及社會部類》編輯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