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中美審計協議 帶來香港新機遇
2022-09-14 00:00
料更多內地經貿事宜在港進行
中、美就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監管問題僵持長達十年,終於在八月二十六日達成共識,並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方將附條件協助美方開展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和調查。雖然協議存有不確定性,包括能否在三個月內完成覆核底稿,以及雙方對協議條文的理解有很大差異——中證監強調美方須透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等文件;PCAOB則指他們有權自行選擇調查公司,毋須與中國協商,並可與相關人員面談及獲取證詞。協議表面上看來與香港無關,但筆者認為協議對香港意義重大,並凸顯出香港特殊的價值和地位。
近年香港成為中美角力的磨心,美國採取多項針對香港的措施,包括制裁多名特區政府官員、維持將香港列在第四級旅遊警示等,不少人關注香港會因此失去獨特地位。而在中美達成的框架協議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及其會計師事務所,很可能將審計紀錄和工作底稿從內地轉移到香港,美方人員則在港檢查這些資料。據美方人員所說,這是因為內地城市的檢疫期較長,在當地較難如期完成調查,香港的防疫規定則較方便PCAOB人員入境。由此反映,香港的防疫政策得到肯定,而且是對香港特殊地位的認可,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與內地有關的國際經貿事宜在港進行。
筆者認為,中美協議對香港而言只是開端,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香港應參與更多內地相關業務,如貿易、投資及融資等,協助內地市場與國際接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言要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當中包括推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之一,憑藉充裕的資金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貫通華南十個城市的優越地理位置,未來仍然是中國通往外國的重要窗口,只要能繼續發揮獨有優勢,深化連接內地市場的門戶角色,將可進一步鞏固亞洲首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伍于祺
博士工程師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