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共創明TEEN」助力青年上流

2022-09-06 00:00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提出四個工作小組,其中,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直擊當下香港青年痛點,一直是筆者最為關注的一項。該小組公布為期一年的「共創明TEEN計畫」,透過「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三大內容元素,冀扶助二千名弱勢群體家庭,尤其針對居於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學生,力求為其開闊眼界,建立正向人生觀,力爭上游。計畫一經發布便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支持,筆者亦相信該計畫對提升基層青年競爭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皆有所裨益。
1+1>2的協同效應
近年來,推動弱勢社群擺脫跨代貧窮,以及提高香港青年上流機會是政府與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共創明TEEN計畫」,重點提到了邀請社會各界人才,乃至奧運選手作為友師,向學生分享人生經驗,協助學生訂立個人發展目標,並為每位學員提供一萬元資金培養理財觀念;同時還為基層學生提供能力訓練、興趣選修、多元團體活動等個人素質培養環節。筆者看來,計畫集「指引」、「提升」、「實踐」三位一體,起到「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的效果,切中了跨代貧窮問題的癥結所在。
此次計畫的公布也絕非草率,從導師規格精挑細選、一比一師友匹配機制、計畫內容豐富、社會各界配合與捐贈、資金資源的投入等方面,可見政府對基層青年發展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亦反映新一屆政府在改善跨代貧窮,與青年上流問題上嘗試創新。例如:計畫中鼓勵商界和專業機構提名義務導師、協辦團體活動、提供「工作影子」機會等,展現出政府冀融合商界、民間、學界等多主體共同深入參與其中,互為合作的決心與意向。這樣的多方參與模式,好處在於可透過不同群體形成互惠互助的合作網絡,帶來1+1>2的協同效應,最終推動計畫的整體成效和可持續性,也為基層青年提供更多元的視野選擇。
然而,計畫名額僅二千個及為期一年,筆者認為覆蓋範圍與時間長度略有不足。政府或可考慮延長計畫年期,涵蓋學生1-3年的中學生涯。亦或如陳國基所言,在一年計畫結束後,學員組成「舊生會」,以新老共攜的概念延續計畫的發展與影響。筆者亦建議考慮增加每名導師的學員數量到兩名,同時引入更多社會贊助。
不僅如此,筆者認為日後若希望計畫推行更加順暢,政府亦需完善導師培訓以及成果評估。筆者認為,政府更需建立實質的激勵制度,鼓勵導師所屬機構提供便利與支援,而非僅僅依賴導師一己之力,方能取得成功。政府還應設立長效機制,持續追蹤學員未來的變化,例如三至五年間的個人成長軌與階級變遷,以此為計畫的長遠發展作出參考。
深耕細作 不可一蹴而就
解決跨代貧窮與青年發展問題,需政府與社會各界深耕細作,不可一蹴而就。提升青少年自身競爭力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新一屆政府在上台至今短短數月內,便發現問題癥結並統籌推出如此大規模的計畫項目,足可見其洞察力的全面與高效實幹的施政風格。筆者希望,該計畫未來能夠持續成長,進一步惠及更多基層學生與家庭;同時,亦希望政府能夠更好地融合社會各界去不斷探索新路徑,互為協作,共同助力推動解決跨代貧窮問題等社會議題,提升香港青年上流機會。
麥融斌
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財務長
深圳市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