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推動遙距醫療 紓緩醫療服務壓力

2022-08-30 00:00

近年新冠疫情嚴畯,不少患者擔心到醫院或診所有感染風險,香港公立醫院又因應情況減少了專科及門診服務,卻成為了本地加快應用「遙距醫療」服務的催化劑。醫管局推出已一段時間的「HA Go」手機應用程式,去年才開始「升呢」,推出「遙距醫療」視像診症服務,包括以影片、遊戲等協助病人進行康復練習。天水圍醫院糖尿病專科護士遙距診所去年七月也試行系統,透過遙距診所協助病人控制病情,包括身體自我監測、確保按時服藥及注意日常飲食。

市民透過私家醫院及醫療機構的遙距醫療系統,既可減少接觸感染風險、便捷獲得看診或相關支援服務,涉及的看診費用亦大大降低;而面對人口老化,遙距視像診症有助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控制病情、及時安排藥物送遞,減低變成重症要入院的機會。但相較歐美地區,香港遙距醫療起步較遲,美國則早已大量啟用遙距醫療,以應對居家隔離人士的看診需求,不少醫療院採取人流管制,非重大疾病多數改用遙距視像看診模式進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保障範圍,亦包括部分遙距醫療項目;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放寬了更多遙距監測的醫療器材於家中使用,供醫院收集病人的測量數據。
港府須帶頭制訂發展策略

但現時香港仍是起步階段,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在一九年十二月發出「遙距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列明醫生使用遙距醫療取代傳統的醫療服務和建議時,有責任滿足所有法律和道德要求,面見會診的護理病人標準同樣適用於遙距醫療,並須就決定是否適宜以遙距醫療診治病人負起全部責任,指引亦要求遙距視像診症只能由香港註冊醫生向身處香港境內的病人進行,使身處外地的港人難以受惠。加上不少私家醫療機構並未掌握遙距醫療服務的技術知識,更因而對提供相關服務有保留。

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宣傳,使更多市民認識及接納遙距醫療程序和服務,包括視像診症、藥物配送、發出醫生證明轉介信、電子藥單等、預約面診等;另一方面,亦應與衞生當局,帶頭制訂發展策略和支援本港遙距醫療服務發展,包括與醫護專業團體、大專院校醫護學院等醫療衞生界代表商討,制訂更詳細的遙距醫療的執行細節和標準,例如哪些緊急護理和複雜的情況須醫生臨牀判斷檢查、不適宜使用遙距醫療,當局都應制訂清單;並應為醫療機構提供適當技術的應用培訓,以鼓勵更多私家醫院、醫療集團為市民安排遙距醫療服務,減低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營面臨的壓力,保障市民健康。
朱兆麟 黃展瑋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