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揭「宇宙秘」起源

2022-07-29 00:00

港大團隊發現,理論上富勒烯電離形式中的紅外綫發射特徵是可預測,有助揭開「宇宙秘綫」的神秘面紗。
港大團隊發現,理論上富勒烯電離形式中的紅外綫發射特徵是可預測,有助揭開「宇宙秘綫」的神秘面紗。

(星島日報報道)科學界在三十年前發現在恒星、星際雲和星系光譜中,存在着不明紅外輻射 (UIE),但天體物理學家未能解開UIE波段的分子起源,以及以甚麼為載體。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運用第一量子原理化學計算,發現又名為「巴基球」的「巴克明斯特富勒烯」C60分子,理論上或是UIE的載體,揭開「宇宙秘」的起源。
研究成果登科學期刊

由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柏坤霆,與SeyedAbdolreza Sadjadi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一些帶正電荷的富勒烯有着很強的發射帶,而在十一點二一、十六點四零,以及二十至二十一微米的波長範圍內,與UIE的特徵非常合,有助識別其他潛在載體,並對辨別和探索複雜烴類有機物和富勒烯的共存,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該發現已在科學期刊《天體物理期刊》刊登。

柏坤霆指,這項極為複雜的量子化學研究,取得驚人成果,對能夠參與其中,感到非常榮幸;Sadjadi指,從預測「巴基球」電離形式中紅外的發射特徵,到推想其為UIE波段分子的起源和載體,天體物理學家終能為謎題立下可信的理論基礎,揭開「宇宙秘」的神秘面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