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官社民商」推動正面變革

2022-04-22 00:00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近日與商界會面時,提到他的施政目標是團結社會各界,促進「官社民商」合作。我認同李家超的說法,長期而言要在香港推動正面變革,需要商界、政府和社會各界合作。

過去數月,雖然疫情為經濟和社會帶來沉重打擊,商界在艱難營商環境下仍自發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協助社會解決燃眉之急。抗疫期間,社會不止看到商界心繫市民,更見到他們的靈活變通。多家企業贈送抗疫物資和捐款不在話下;有地產商借出旗下酒店用作社區隔離,亦有企業借出黃金地段作為疫苗接種中心,在不同環節提供實質具體的幫助。這種反應迅速、「快狠準」的商界處事手法,正好能和政府跟足程序的做事方法發揮互補作用。
公私營合作發展北都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困擾香港多年的土地房屋問題才是長期問題,市民盼望見到新政府展現解決房屋難題的擔當。香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商擔任興建房屋的角色,也是香港的重要持份者,要化解住屋這個深層次矛盾,是需要商界參與。

以「北部都會區」為例,一個規模如此龐大的發展計畫,花費難免是天文數字,公眾亦自然擔心工程造價,公私營合作模式正是「錢從何來」的答案。我過去多次建議政府研究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進行土地開發和市區重建等大型項目。由政府提供政策措施上的引導,並協同工商界及民間力量,攜手建造基礎設施、社區設施及各項住宅及商業項目。

事實上,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一直為世界各地政府所採用,一是能快速提升拓地建屋速度,縮短前期造地的時間;從而可大幅節省政府拓地建屋的成本和資源。縱觀回顧香港過去半個世紀,有不少公私營合作的成功項目,例如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都是港人公認的藍籌屋苑。其他範疇上也有不少例子,包括香港標誌性建築之一的會議展覽中心;公共運輸系統方面有紅隧、東隧、西隧,都是透過公私營合作形式發展。

自李家超參選以來,不少商界人士公開表示期望新特首令香港人可以「住好些」,反映企業願意為解決房屋問題出力。只要政府為發展土地房屋拆牆鬆綁,企業出謀劃策,和民間攜手合作,齊心辦大事,沒有困難不能克服。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