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放寬防疫措施 長者湧出街易「中招」

2022-03-2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確診數字仍處於高位之際,港府公布調整防疫策略,包括放寬外國入境限制,以及視乎疫情走勢,分階段讓社交距離措施「鬆綁」。本報訪問多位專家,稱現時已有大部分市民感染,調整防疫策略未嘗不可,但認為背後仍存有兩大隱憂。其中,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見圖)提到,近月在疫情下足不出戶的一批長者,料會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走出社區,容易受到感染,有機會令死亡數字重新增加,有需要令他們盡快接種最少兩劑疫苗。
估計確診數字續橫行

近期一直以數學模型評估本港疫情的郭健安指出,社交距離措施放寬之時,大部分市民已被感染,或已接種疫苗,在此基礎之下,病毒不會再輕易傳播,確診個案不會再急劇上升。郭健安早前估計本港會有四百五十萬至五百萬人受感染,他說當時已考慮市面人流可能會重新增加的因素,故相信每日確診個案會橫行一段時間,「疫情仍有兩個拉力,感染的人已被感染,打了針的人理論上已受保護,但市民接觸增加,令疫情難以很快回落,相信比之前估計更會漫長少許。」

第五波疫情之下,死亡個案大多來自院舍的長者。但郭健安坦言,當社交距離措施放寬,最擔心的是一群近月一直未有出門的社區長者會受到感染,因從數據所見,現時已接觸兩針的八十歲以上長者,只是約三成九,「當中不少近月一直『匿埋』,但他們也會感到抗疫疲勞,這些長者始終會在人流帶動下重返社區,有機會惹到病毒。」他希望在疫苗通行證的要求之下,能盡快鼓勵他們接種最少兩劑疫苗,惟擔心第二階段的四月三十日實施時間,與四月二十一日的社交距離措施目標放寬日子,仍存有逾一周的「真空期」。

對於放寬外國入境限制,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由於本港現時已對流行的Omicron病毒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相信毋須過於擔心,但需要慎防新變種病毒流入,故希望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時,每當遇上陽性個案,就要迅速為輸入個案進行基因排序,「若遲了發現,導致新變種病毒流入,就有機會觸發下一波疫情,這才是潛在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