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減碳近乎零撥款 香港碳中和目標如何領先亞洲?

2022-02-25 00:00

去年十月全球矚目的氣候峰會上,世界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紛紛交代碳中和路綫圖,環境局亦在同月公布《氣候行動藍圖二○五○》(下稱《氣候藍圖》),並配合同年發布的《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香港資源循環藍圖》等,就本港三大溫室氣體排放源「能源」、「運輸」及「廢物」減排。峰會閉幕至今逾一百天,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只就防洪基建,以及延續舊有措施撥款;惟除此外,並沒有就《氣候藍圖》的減碳工作,訂下新撥款,予人擔憂環境部門推動碳中和的進度會否滯後?

第五波疫情重挫經濟及民生,不難理解政府須優先撥款予紓解民困的措施,例如今年推出電費補貼一千元。不過,翻查統計處數據,二一年一至十一月的家居用電量,比疫情前同期增長約百分之十。在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未來電費將繼續上升,相關做法恐變相成市民增加用電的誘因,未能令補貼發揮更大的效果。反觀,將電費補貼與節能表現掛,例如只補貼每戶每月首一百五十度電等,發揮補貼最大效果,又能鼓勵市民「省電又慳錢」,是一石二鳥的措施。參考其他國家,例如韓國首爾市政府曾推出「環保積分計畫」,當局每半年為住戶統計一次用電量,若比上期減少百分之五至十,即可獲得積分;用電愈少,積分愈多,藉以兌換節能產品,或購物時使用。
電費補貼與節能表現掛

疫情近在眼前,不代表氣候危機遠在天邊,皆因後者帶來的極端天氣,例如酷暑、強颱風、暴雨、洪災等,同樣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及人命傷亡,而戶外工作者、劏房戶等基層市民更是首當其衝,因此,抵禦極端天氣的抗疫力同等重要。應對氣候變化離不開「減排」與「適應」,去年《氣候藍圖》訂立二○五○年碳中和路綫圖,早已預留二千四百億元落實相關的政策及措施。不過,《預算案》雖然在「綠色城市」章節開首,即提及會落實《氣候藍圖》實施深度減碳策略和措施,但當中只有「改善低窪地區抵禦能力」一項,屬於就《氣候藍圖》中「適應」所訂定的政策,獲得新撥款;至於「減排」方面的新撥款,則可謂只聞樓梯響。《預算案》同一章節亦提及提升空氣質素,但實際內容近乎只針對私家車的措施。現時超過七成的路面溫室氣體排放,源自只佔整體車輛數目約百分之二十的商用車,但政府今年宣布增撥十五億元,延長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畫年期,只是新瓶舊酒,並未明確提出減少商用車排放的新撥款。再者,「新能源運輸基金」自二○一一年成立至今,只批出約一百七十五宗電動車試驗申請,及後未增加資源,與《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中提及的「積極推動試驗各種電動公共交通及商用車」不相符,控制整體路面溫室氣體排放,以及達到清新空氣的目標成效存疑。
政府部門可帶頭進行碳審計

環顧其他地方的政府,不少地方即使在疫情期間支持綠色復甦,甚至政府率先為自身的各個部門進行碳審計、對外公布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訂立碳中和目標,以身作則,成為模楷。若香港環境部門參考相關做法,把握機遇,相信有望成為「亞洲第一」,亦是關心氣候的市民所樂見。
伍漢林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