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投行收入新高 豪派錢留員工

2022-01-28 00:00

美國大行受惠企業併購暢旺。
美國大行受惠企業併購暢旺。

(星島日報報道)華爾街五大銀行包括摩根大通、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去年在發行股票和債券及為企業提供併購諮詢的投行業務,收入達550億美元新高,較2020年增40%,主要受惠於大量企業併購交易,以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上市熱潮。不過,這些大行薪酬支出較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一倍,以獎勵和留住人才。
根據Refinitiv的數據,2021年全球企業併購交易總額達5.63萬億美元,按年增長64%,刷新上次在金融海嘯前一年即2007年創下的4.6萬億美元紀錄,當中處於領先的美國投行,併購交易額接近翻倍至2.61萬億美元,佔整體57.2%的比率也是歷來最大,壓倒歐洲同業對手。

去年新股上市(IPO)創新高,為華爾街投行帶來不俗的收入,據Dealogic所編制去年全球企業在美國交易所IPO的數據,有超過1000家公司在美國掛牌,合共集資3160億美元,也是美國歷來發行最多新股的一年。其中佔60%或613家是SPAC企業,其餘為傳統的IPO。

數據顯示,高盛去年仍然是美國傳統IPO的顧問銀行「一哥」,參與了147宗傳統IPO,集資額162億美元,上周公布的第四季業績亦反映投行業務收入增長強勁。摩根大通在IPO業務方面連跳兩級排第二,接手了146宗新股上市,集資額152億美元,其次是摩根士丹利、美銀和花旗。論到SPAC的顧問銀行排名,花旗則以108宗合共集資217億美元在華爾街稱冠,高盛參與66宗排第二,之後為Cantor Fitzgerald、瑞信和大摩。

高盛高層指出,近期面對供應鏈斷裂問題的很多企業,為了擴大規模,不得不考慮進行更多收購交易。高盛總裁所羅門上周對分析師說,目前來看,併購活動將繼續受到各種因素的推動;有趣的是,市場環境中的不明朗因素實際上助長了這種趨勢,促使企業努力尋找能夠提升競爭力的方法。

不過,這些大行去年的貸款業務沒有顯著提升,整個金融業的淨利息收入實際上都受到擠壓。而且,業內企業面臨不斷上升的成本,源於人才爭奪戰持續逼使它們支付更高的薪酬。

從華爾街上季業績可以看出包括淨利息收入下降、信用卡業務復甦,以及交易業務放緩和薪酬成本上漲等趨勢。美國四大銀行美銀、花旗、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去年貸款總額小幅上升,但全年淨利息收入卻下降90億美元。另外,摩通上季一舉超越花旗,成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行公司,期望信用卡客戶的借貸活動能在今年恢復正常,預計將有助於該行的淨利息收入增加逾50億美元。

然而,面對通脹、競爭加劇和勞動力市場緊張的情況,美國金融業第四季的薪酬成本飆升。計入富國的華爾街六大銀行,2021年共撥出1777億美元用於支出員工薪酬,較前年同期增長12%。同時,薪酬支出增加令六大行支出總成本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

六大行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薪酬成本增加最快,分別提高33.1%和18.1%。高盛去年淨添加3400名員工,按年增8%;該行2021年工資支出增長33%至177億美元新高,較前一年增44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的證券部門薪酬亦上調10%至91億美元,銀行整體薪酬增加18%至246億美元。

據悉,摩通於6個月內計畫第二度提高初級員工的薪酬,該行入職第一年的銀行家每年將獲得11萬美元薪酬,高於之前的10萬美元。與2021年初8萬美元相比,上調近40%。而分析師入職第二年薪酬為12.5萬美元,第三年的薪酬為13.5萬美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