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要求考生提正反論證

2021-11-0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逐步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今學年起推出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首份評卷參考曝光,要求考生作答須有多角度思考。在評價學校教育對培養青少年國家觀念的樣本試題,考生除提到升旗禮、內地考察團等成效外,亦須指出有何不足與限制,始有機會獲滿分。考試及評核局未公布考生表現示例,有資深教師坦言,暫時無法判定考生須獲多少分數,始算及格。

繼七月底公布公民科的樣本試題,考評局昨上載評卷參考及建議評改準則,雖只設資料回應題,但該科同樣要求考生答題有多角度思考,在評價學校教育對培養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多大重要的題目,須充分考慮學校教育的成效及限制,提出合理論據,始有機會全取滿分,包括舉出學校教育未涵蓋大學生或初職人士、書本知識不如親身體驗與參與國家發展,以及學校難以建立有利培養國家觀念的社會環境,須透過立法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等。

另一條評論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事業的題目,則要求考生須指出有何挑戰,包括本港部分專業資格認證未獲內地承認、內地稅率較本港高、港人在內地屬「境外人士」無法享有醫療及教育等福利。

倘解釋欠充分、討論深度不足,均會失分,而沒有嘗試作答,或答案與題目毫不相干,均會獲評為零分。

涉及《香港國安法》的題目,考生須引用條文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網誌內容,反駁部分人士對法例實施損害營商環境、減低投資者信心、資金流走等疑慮,若要獲得滿分,須指出法例能保持特區繁榮穩定,引用數據顯示有資金流入、內地與海外企業仍在港營運或設置地區總部等,「選用適當資料及論點,有系統地表達論據及意見」。

公民科評級只設「及格」與「不及格」,有別於通識教育科的1至5**,考評局雖已進行先導測試,收集學生真實答卷,分析評核及考生表現數據,但未公布等級描述及考生表現示例。身兼公民科主任的中學副校長陳志華指,現在未能確定考生須考獲多少分數,始獲及格成績,「校內考試臨近,評卷參考起碼讓中學知道題目要求,撰題時怎樣評分,但現在只知道評分高低的標準,未知怎樣才算及格」。

對於題目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陳志華認同是參考通識教育科,但樣本試題引用大部分為官方資料,已為考生引例作答設下框架,認為日後正式推行時,應加入報章評論等非官方資料,讓考生有更大空間發揮;昨公布的建議評改準則,參考答案亦相當溫和,預料考生只求「及格」下,答題也傾向「穩陣」,「比如評價學校教育那題,估計考生以有教師錯教鴉片戰爭被『釘牌』,未能有效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作為事例作答,也是絕無僅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