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重錘治網企 滴滴虎牙遭整肅

2021-07-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當局對科技企業監管力度升級,滴滴出行(DIDI)在美上市僅3天,網信辦便以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為由勒令下架,昨天其他類似網絡平台如「運滿滿」、「貨車幫」和「BOSS直聘」相繼淪陷。據報中國反壟斷當局更阻騰訊(700)合併虎牙鬥魚。

內地《環球時報》的評論文章直指,中國不能讓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成為比國家掌握還詳細的中國個人訊息的超級資料庫。

滴滴遭內地監管重錘出擊後,次日再有3個網絡平台亦因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它們分別是近日紐交所上市滿幫集團(YMM)旗下的同類叫車平台「運滿滿」、「貨車幫」;以及在納斯達克掛牌的「BOSS直聘」(BZ)。

昨晚再有互聯網企業爆反壟斷風波,外電引述知情人士指,內地反壟斷監管機構正式阻止騰訊合併虎牙及鬥魚的計畫,原因是騰訊未能拿出足夠的補救措施,以滿足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放棄專有權的要求。

虎牙和鬥魚為內地頭兩大遊戲直播平台,騰訊同時為兩家公司的股東,持股虎牙36.9%,亦持有鬥魚逾三分之一股權。今次合併遇阻,反映內地反壟斷的決心。

滴滴據報佔有內地網約車至少八成的市場份額,公司如何收集及使用這些信息惹公眾關注。內地《環球時報》一直被視為當局的喉舌,昨發表評論文章大談「滴滴整改為何深得人心」。報道指,滴滴是大型互聯網公司中掌握個人出行信息最詳細的,似乎已有能力對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進行「大數據分析」,構成潛在信息風險。

報道稱,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標準一定要掌握在國家手中,從而確保它們在收集時保持克制,遵循最小化原則。「決不能讓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成為比國家掌握還詳細的中國人個人訊息的超級資料庫,更不能給它們對那些數據的隨意使用權。」特別是滴滴在美上市,其排第一、二的股東是外國公司,國家對它的信息安全監管更須嚴格,這既是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也是維護國家安全。

除了對公民數據安全風險的擔憂外,坊間又估計是由於滴滴不顧監管層多次溝通,貿然赴美上市的後果。同時,不在滴滴赴美上市前叫停計畫,或可以看作是內地當局的一個姿態,在國際層面上給予境外政府一個表態或顏色。

上述說法是基於,有傳內地監管曾與包括滴滴在內的多家掌握大量內地公民數據的互聯網平台企業進行溝通,不希望它們前往其他市場上市。另又由於滴滴採用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赴美上市,該架構一直處於內地監管灰色地帶,最終滴滴或「走法律罅」才得以「不聽勸誡」在美掛牌。

然而,惠峰國際發展董事張玉峰指出,國內企業採用VIE架構境外上市,表面上毋須得到內地監管批准,但實際上某種程度上都要獲得同意。不同公司的文件要求不同,而且由於內地監管部門繁雜,各部分協調力、準則不同,亦有自己不同的監管角度,故有一定操作空間。

張玉峰續指,「一沉百踩,美股復市後滴滴隨時被沽到熔斷。」他坦言其實滴滴當時上市的時機選擇不佳,認購反映遜預期,掛牌後股價又長期處於偏低水平,加上今次的監管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不過,他留意到,現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同樣收集不少個人數據,但暫未見到內地監管插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