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認購成絕唱 新股無紙化今實施
2021-07-05 00:00
有外資投行人士指出,一般集資額為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較大型新股,需要印刷一萬本招股書,但大部分最後只會淪為垃圾。近年絕大多數投資者均是通過網上銀行或券商認購新股,就算是使用白表認購的投資者,一般也只是領取認購申請表格,不會領取招股書,導致很多招股書最終被遺棄。
事實上,2019年阿里巴巴(9988)返港上市之時,便首度採用完全電子化招股,其招股過程之順利掃除業內對新股無紙化的疑慮,及後多隻新股如網易(9999)、百勝中國(9987)等競相模仿。本報統計年初至6月底的46隻新股中,採用完全電子化招股有17隻佔37%;而混合模式(即電子加實體)有27隻佔59%,表明市場正逐步接受電子化的招股模式。
新股無紙化符合科技及環保的大趨勢,然而無可避免對本港財經印刷行業造成打擊。已成立三年、本地財經印刷商方訊(Formex)營銷總監陳國棟表示,全電子化招股對本港專做IPO(首次公開招股)印刷的大型財經印刷商衝擊最大,將直接影響公司收入,之後可能要透過裁員及加價等措施維生。
陳國棟指出,財經印刷商的核心工作並非只是印刷,單就IPO印刷而言,還包括收集各方的上市文件、翻譯、排版設計、上載至聯交所等一系列服務。甚至方訊還把印刷招股書的工作,外包給本土老牌印刷廠完成,因此對於中小型財經印刷商而言,新股無紙化影響有限,又預計印刷廠更為損失慘重。
查詢港股中與財經印刷相關的股份,在他們最新披露的財報中,絕大部分公司的財經印刷分部收入,均錄得不同程度下跌。陳國棟認為,一方面是新股無紙化的衝擊,更大原因是疫情及其他大環境因素影響下,發行人傾向推遲甚至終止其原定的上市計畫;加上現時中大型新股較多,他們或不考慮選擇次一級的本地財經印刷商。
證券界人士普遍支持全面落實新股無紙化,致富證券董事郭家安表示,現時很多證券行已開設網上業務,無紙化並不會特別增加其科技投入的成本。無法再用黃白表認購新股後,將會有更多年長人士,焗住只能打電話經證券行認購,而證券行每次將收取約50元手續費,反而令證券行收入輕微增加。
信誠證券副總裁何智威回憶,若以前遇上新股熱潮,需要多名外勤人員至股份結算處,搬運實體表格及招股書回公司,「搬表格都搬餐死」。他又指,如今無紙化後釋放外勤人員的搬運工作,令其可以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不過,券行內負責入機、核對的同事工作量將會相應上升。
港交所將從於7月5日起,規定所有新股以無紙化方式上市;10月4日起,與上市及交易相關的展示文件必須於網上展示。交易所上市主管陳翊庭指,此舉可提高上市流程效率,亦可令投資者更容易查閱相關文件,尤其是方便內地及國際投資者。她理解部分投資者或喜歡使用實體申請表,他們可從電子登載系統把文件打印出來,也可指示經紀或託管人代其提出電子申請。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證券業起步遠較內地為早,但在部分市場架構及運作,可能反而不及內地完善。就以證券無紙化為例,內地早已全面實施,而本港卻要待2022年起才正式實行,而如今先施行的新股無紙化,可被視為證券無紙化的開端。
根據去年4月,證監會、港交所及證券登記公司總會聯合發表的無紙證券市場建議運作模式發表諮詢總結,實施無紙證券市場措施過程中,初期將考慮不僅涵蓋本港公司的上市股份,同時又將首先專注於在內地、百慕達或開曼群島成立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港股市場上佔比逾90%。
同時,證券無紙化環境下,股份過戶處及其系統自然將承擔更多責任,因此監管機構將對其採取更直接和嚴格的規管。另在技術和操作細節上,投資者如希望以自身名義及以無紙形式持有證券,便可透過在保薦CP(保薦結算或託管商參與者)處開立的USS戶口,或在認可股份過戶處開立的USI戶口。
香港證券無紙化計畫,早於2002年已開始著手研究,可謂是業內最為期待的證券市場改革之一。有市場人士指,新股無紙化確實可行,但將舊股電子化有難度,需要較長時間改變投資者的習慣,因為對年長者來說,「揸住張紙最實在」。另又預計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會好大,如來自過戶處的壓力,因為其是以轉讓股份及存倉服務費為主要收入來源。
香港現時實施的是證券半無紙化制度,上市公司雖然有印製實物股票,但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直接持有。實現證券無紙化,除了要預留時間新舊過渡外,更關鍵的是如何更改現有的中央結算系統,證券行等中介機構的電腦系統亦須修改及進行測試。
「十幾年前,新股市場最旺的時候,我一晚要簽一萬多張黃表,簽到手都軟,就要斷!」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大呻辛酸史,幸好現時電子化普及,港交所(388)亦推出所有新股將以無紙化方式上市,文書工作大大減少,大家可以唞一唞。除此之外,有證劵界人士大派「花生」分享過去招股趣聞。
藺常念表示,推出無紙化是好事,可以加快整個行業的效率,比如有些熱門新股,人人都遞表認購,加上要借孖展,以上工序均要經人手處理,連富途、耀才等大型證劵行都要通宵達旦,才可完成手續,而推出無紙化後,便不用再填表,只需將資料輸入電腦,能省略文書工作。
藺常念又分享以往新股市場趣事,他指,印象最深刻都是Tom.com(現稱TOM集團,股票代號為2383)申請上市,該公司都未料及會大受歡迎,連認購表格都不夠派,後來更有人「炒」申請表,一張叫價幾十元!
翻查資料,Tom.com為長和系科網股,於2000年3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在招股首日印發50萬份認購表格,惟不夠派,為了奪得一張招股書,大批市民於滙豐分行守候,「黃牛」申請表最高叫價達100元。該股首日招股便超額認購2000倍,首日掛牌股價暴升3.4倍,惟上市6日後股價見頂,同年科網股泡沫爆破。
高寶集團證券執行董事李慧芬亦認為,無紙化是合理的,每當在公司見到一堆紙張,就感到好煩惱,因為要特意租地方(如迷你倉)存放紙張,亦令她反思「點解時至今日所有副本都要保存7年?」,惟完全無紙化後,又憂慮日後與證監會有爭執時,沒有這些實實在在的「救命紙」作證據,保障證券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