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營商景氣續升 貿發局:復甦強勁

2021-07-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渣打銀行與貿發局發表「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報告,今年第二季大灣區的經營現狀指數為58.7,按季上升5.7。在8個經營現狀分項指數中,有6個子指數都錄得按季升幅。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指數整體高於中性值50,反映區內復甦強勁,經營商信心正進一步改善。

新定單預期指數雖然由第一季的66.2升至第二季67.5,但經營預期指數仍從62.7降至59.3。關家明解釋,由於近期原材料價格上升,有受訪企業反映雖然定單數量增加,但因擔心蝕本而不敢接單,經營態度轉趨保守。

報告顯示,在8個經營現狀分項指數中,有6個子指數都錄得按季升幅,其中以生產或銷售的子指數錄得最大升幅,由上季的44.8大幅升至60.4。成品或服務價格的子指數則繼續保持高水平,按季上升2.5至66.3。惟固定資產投資及融資規模的現狀指數均錄得按季跌幅。

在8個經營預期分項指數中,除新定單外,其餘7個子指數都錄得按季跌幅。報告中提到對預期指標下降並不意外,由於通脹隱現加上政策支持逐漸減弱,下半年的增長或較上半年的有所放緩。但強調8個預期分項子指數均高於中性值50,反映出大灣區的擴張勢頭依然持續。

而在大灣區「9+2」城市中,香港的GBAI現狀和預期指數均錄得最低,分別為45.1和50.8:而其他城市的經營現狀指數介54.7至65.9,預期指數為57.9至65.6。關家明預計第三季的香港GBAI指數能回復至50以上。他指出,香港國際化程度遠較大灣區其他城市更高,受海外疫情影響的程度亦相對較大,落後於其他城市並不奇怪。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補充,香港為外向型經濟,當國際航運、通關情況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香港相關指數表現將會有較大的反彈。

劉健恒指出,香港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升幅為7.9%,他預計第二季本港經濟增長速度與首季相近,即接近8%。除了受惠於低基數效應之外,他亦預期第二季出口繼續復甦,帶動本港經濟增長保持升幅。

被問到人民幣的未來走勢,劉健恒認為,受惠於美元匯價偏弱,人民幣於年初時的升幅較大。惟近期聯儲局表明2023年會加息,或今年逐步退市,令人民幣匯價回調,但並未有大幅波動,反映人民幣基本面良好。他相信人民幣短期內仍有調整壓力,但當美國貨幣政策明朗化,退市時間表由預期變成事實時,美元將再度走弱,並為人民幣帶來支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