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提升博物館吸引力 由藏品管理做起

2021-05-10 00:00

國際博物館日將至,今年的主題定為「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旨在鼓勵業界在新冠疫情後探索嶄新的管理模式,推動博物館業發展。其實一所博物館是否管理得宜,從其最基本的藏品管理,已可觀察一二。本港博物館擁有豐富藏品,卻因登記入冊效率偏低,導致館藏更新緩慢,巿民無法及早欣賞。香港在探討博物館的新路向時,需從根本做起,正視藏品管理的問題。

藏品是博物館的靈魂,博物館要復甦,首要是確保藏品的質素。

全港共有十四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管理的博物館、一間電影資料館及兩間視覺藝術中心,截至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合共收藏近一百六十萬件藝術、文化及科學文物的藏品。今年底開幕的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亦有近八千件藏品。可見本港博物館的藏品甚豐。

不過,藏品眾多,亦要適時更替展出,才能吸引巿民入場欣賞。過去,本港多個博物館都被指藏品殘舊,例如香港科學館近半常設展廳二十七年未有翻新,館內展品殘舊破損、介紹的生活資訊亦跟現實脫節。

要妥善安排展出次序、做好藏品管理,便需要一個有效的管理方針。現時,藏品在蒐集回來後均要登記入冊,以幫助博物館分析和管理藏品的數據,有效地檢取藏品的資料作查核用途,以便作出有關蒐集新藏品的決定、進行研究、舉辦展覽、考慮是否借出展品及進行突擊檢查,以及控制藏品的儲存和往來,防止藏品遺失。

藏品適時登記入冊,不但有助管理,亦可讓巿民及早欣賞博物館蒐集所得的藏品。不過,審計署去年在檢視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登記入冊工作時,卻發現不少藏品仍未完成有關工作。

其中,香港歷史博物館截至一九年底,仍有一萬三千三百四十六件藏品等候登記入冊,當中二成七,至少在五年前蒐集,另有一成四早於○九年記錄在案、無法追查來源的藏品,截至一九年仍未完成登記入冊。

至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電影資料館,截至二○年四月三十日,等候登記入冊的藏品分別有二萬四千三百一十四件和六十九萬三千八百一十九件,當中約百分之五是在十年前蒐集。

登記入冊過程需經過多重核實,需時處理可以理解,但為何花上五年,甚至十年時間仍未能完成,箇中原因值得大眾深思。

方向一:倡設《博物館法》加強監察

對於登記入冊效率欠佳,有人認為是博物館缺乏統一監管準則所致。目前,香港的博物館各自有自己一套藏品蒐集準則,但沒有為登記入冊等細節設定規範,例如為登記程序訂立時限,令部分藏品未能及時登記入冊,造成積壓。

坊間亦有聲音希望設立專門法例,規管博物館的營運。香港博物館館長協會曾批評,本港沒有博物館法和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規,對博物館的組成運作,以至徵集、收藏、管理和修復方面作出規限和要求。

以台灣為例,台灣立法院在一五年通過《博物館法》,明確要求博物館就典藏方針、典藏品入藏、保存、修復、維護、盤點、出借、註銷、處理及庫房管理等事項,訂定典藏管理計畫。

方向二:另設管治機構 提高管理彈性

為了提升公營博物館的管理質素,有文化界人士多年前已建議政府為公營博物館設立專門管治機構。由政府委任的文化委員會,於○三年提交《文化委員會政策建議報告》,便建議香港設立「博物館管理委員會」,並透過信託委員會的機制,負責公共博物館的管理和資源拓展。

康文署同年發表的顧問研究亦建議,將所有博物館歸由政府委任的博物館委員會管治。研究又指出,若能同時訂立博物館組織法案或條例,以及相關的附例,可為博物館管理提供法律基礎,既能確立社會對博物館與照管責任(維護藏品)的公開承諾,同時定立了博物館與社群關係的架構。

雖然政府最終沒有採納相關建議,但康文署在一六年成立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就其轄下公營博物館及相關辦事處的業務發展策略、市場推廣和宣傳策略、提高博物館運作效率和問責性的措施等事宜提供意見。只是該委員會並無左右博物館決策的權力,而其成立後,館藏管理的問題也沒有顯著改善,令人不禁重新思考文化委員會和顧問研究在○三年提出的意見。當然,將博物館管理完全脫離政府架構,也有機會令博物館變得以商業利益先行,有違其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宗旨,故在考慮相關建議時必須慎重。

總括而言,博物館肩負購藏、修復和展示文化與文物的重任,要妥善管理藏品,適時展出讓公眾欣賞,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