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兩作品列文憑試閱讀考材 徐國能:勿因考試才讀文學

2021-05-05 00:00

徐國能接受本報筆訪,回應作品被選作考材之餘,寄語學生勿因考試才讀文學,有機會應多接近文學和各種藝術。
徐國能接受本報筆訪,回應作品被選作考材之餘,寄語學生勿因考試才讀文學,有機會應多接近文學和各種藝術。

(星島日報報道)繼一四年的〈第九味〉後,台灣作家徐國能散文〈火車和橘子〉,再被選為中文科閱讀卷考材,成為文憑試推行以來,首位兩度有作品列入題目的作家。身在台灣的徐國能接受本報筆訪,形容「是奇特而意外的緣分」,對他思索文學與生命亦是一場考驗。他寄語學生勿因考試才讀文學,有機會應多接近文學和各種藝術,並盼中文傳統領域,能含納包括翻譯文學等,更多文學因子。  

文憑試中文科筆試上周舉行,今屆閱讀卷首現翻譯文學作品,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橘子〉,同時並列模擬情節的〈火車和橘子〉,讓考生對比與結合兩者思考,無論是文學取材與擬題方式,都掀起師生熱話。

〈火車和橘子〉作者徐國能應本報邀請接受筆訪(全文刊F2),坦言獲悉兩次有作品被命題時百感交集,形容是奇特而意外的緣分,而考驗的不獨是學生,更是他對文學與生命的深深思索,「這幾年,我常被學生、老師問到,第九味是哪一味?當年我以為我知道人生是何滋味,如今我似乎才更明白了人生回首歲月的悠悠感歎。」

今年考卷題目問道,文末收結全文的一句有何深意,徐國能嘗試回應,並稱「好的文學,正是在提醒她的讀者,去理解旁人的心境和情感」,感歎隨時去體察世情,理解人生的難處與他者的苦,是文學的本質,也是其創作的初衷。

徐國能謙稱自己作品較為淺顯通俗,「也許真正偉大的文學,並不一定適合當考題」,希望不會給同學造成困擾之餘,也期盼學生「人生中不要因為考試才讀文學」,應多接近文學和各種藝術,「感受其中對人的悲憫和關懷,以及對苦難的超脫之道;讓自己在功利的追求之外,有一方純淨的心。」

徐國能又透露,芥川是自己最喜歡的日本作家,認為他能從非常細微處發現詩意和徹悟,「他是一個敏銳的人,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自大,卻很難覺察自己的渺小,芥川這篇蜜柑,我認為寫出了時代、階級社會、人際差異這些幽微的缺陷,也寫出了人因感情而偉大這個洞見,值得品味。」他憶述當年創作〈火車和橘子〉也正在火車上,看到周遭情境,不禁想起芥川的〈橘子〉,遂在路途上完成了草稿。

徐國能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任教古典詩學,與學生開讀書會不時討論翻譯文學。他坦言翻譯文學或外國作家,都鮮於台港兩地的中文課堂提及,認為主因是人們對國文教育有「既定的想像」,「然而近年,強調形音義、修辭、國學概論等等內容的國文,慢慢轉型為重視情感和藝術的文學,既是文學藝術,應該是超越國界的,我期待在國文傳統的領域中,能含納更多文學的因子。」

他提到自己也有香港情懷,小時候看港劇,而董橋的散文、金庸的小說、黃霑的老歌,均是他文學養分的重要來源,引用已故作家劉以鬯《香港居》一語「香港居,大不易」,形容香港是競爭激烈、努力奮進之地,「然而香港在競爭中常顯露的智慧和幽默,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依舊很迷人。」

徐國能的〈第九味〉和〈火車和橘子〉先後被選為文憑試閱讀考材。
徐國能的〈第九味〉和〈火車和橘子〉先後被選為文憑試閱讀考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