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人人】《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有競爭才有進步

2021-02-05 00:00

由自由黨提出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於二月五日正式提交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供議員初步討論。

條例草案旨在進一步開放輸入海外受訓醫生,解決香港醫生不足問題。一七年香港的醫生整體人數中,少於一半(四成六)在公營醫療體系,但卻為本港提供約九成的住院服務,可見香港公立醫院人手嚴重不足。

我必須先說一些歷史。《1995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生效前,英聯邦醫生,當中包括香港人,是可以在香港行醫執業的,毋須考試。在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間,香港藉此途徑年均引入二百名醫生,約佔每年新增醫生數目四成二。但《1995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實施後,英聯邦醫生不能再如殖民地時期般回港執業;同時,醫學界因保護主義作祟,妖魔化內地醫生,自此拒絕所有海外受訓醫生循以往途徑回港執業,並設門檻極高的執業試。執業試早年及格率只得約百分之十,近年就約百分之四十。而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八年間,只有約四百五十七名海外受訓醫生獲准在香港執業,僅佔一八年底香港整體醫生供應的百分之三。由一九九○年二百位,變成十年才有二百多位,可見數字急劇下滑,造成本港醫生人手的供應,遠遠追不上本港人口增長及老化的需求。

除了「輸給自己」外,也跑輸國際。在一七年,本港每一千人只有一點九名醫生,需增加約三千四百名醫生才能趕上新加坡的比例(1000:2.4),若要追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水平(1000:3.4)則要增加約一萬名醫生。

政府每年投放數百億資源於醫療開支,未來十年更預留三千億擴建和建新醫院,證明香港其實有足夠資源建醫療設施。但看看北大嶼山醫院,啟用後五年就曾被審計署揭發使用率低,主因是醫生不足,有設施都無醫生運用,醫管局指長遠到二○三六年,即使有醫科生補充,仍欠缺五百至六百名醫生,問題就出於一小撮醫醫相衞的醫生有「絕對排外」的心態,冷處理香港醫生不足問題。

自由黨今次提出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撥亂反正,重新檢視引入當年被醫生反對的建議,即「認可」外地醫科資格的機制,並列明取得「有限度註冊」資格必須在公立醫院實習五年才可正式執業,五年後若獲同行認可表現便可正式執業。反觀,現行的執業試無助提高醫生專業,只是在保護主義下製造的關卡。試想像,一個於外國執業多年的心臟科醫生,需要重新考一個醫科生的畢業試,包括婦科知識等,根本是強人所難和不能準確考核其專科知識,費時失事,令人卻步。

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希望各位議員同事、社會大眾、病人、病人家屬和絕大部分為香港着想的醫生,都要站出來發聲支持輸入海外受訓醫生,紓緩現時醫生人手不足問題,不能再讓一小撮人利益凌駕全港人利益。

張宇人(議員,GBS,JP)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