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也要唞氣 行業鬆綁免「餓死」
2021-01-18 00:00
香港昨天新增確診仍達五十五宗,多日來數字一直橫行,還可能有反覆,在這情況下,政府防疫措施從緊,並在「小區」進行強制檢測,實有必要。然而,當局採取「有殺錯無放過」的一刀切策略,對酒吧、美容中心、健身中心等下關閉令,並禁止食肆晚上堂食,令這些行業叫苦連天,甚至瀕臨結業邊緣,當局卻又沒有具體數據證明其有高傳播風險,這樣的措施是否恰當,就很值得商榷。上述行業近日紛紛提出會自律防疫,也願接受嚴格規管,只求可以「活命」,政府對此不能採取僵硬態度,應根據科學評估,在防疫前提下作出適度鬆綁,以免如一些行業人士所言,「未病死已餓死」。
政府為減少市民的社交接觸,對飲食業定出種種限制,例如堂食每枱只限二人,並規定場內顧客人數等,行業對此都能理解,願意遵守,事實上近期來的確診病例中,較少與食肆有關,從數字反映這類場所的病毒傳播風險不高。若以此作為限制寬緊的科學根據,即使堂食時間延長數小時,只要每枱人數不增,對防疫影響應不大。
對飲食業而言,晚飯時段至為重要,如果將營業時間延至九時,收入將顯著增加,可起「救命」之效。當局將關門時間定於下午六時,其實也沒有客觀清晰的準則,只是「隨意」決策,至今仍說不出六時或九時關門,風險有多大分別。
同一道理,食肆限兩人一枱已起到防疫之效,那麼,酒吧如實施同樣限制,而行業又嚴守規則,其病毒傳播的風險,應與食肆差不多,為何不讓酒吧開門營業?客觀而言,政府對食肆與酒吧規限有別,實在說不過去。
酒吧業昨天在記者會上大吐苦水,說整個行業停擺一個半月,部分同業已奄奄一息,表示願意依足防疫規定,希望能夠復業「出生天」,真是一字一淚。面對目前困境,有理由相信酒吧業為求生存,一定不會陽奉陰違,反而酒吧關閉促使顧客湧往一些非法樓上吧,爆疫風險更高。
瀕生死邊緣 應適度撤限
酒吧業還提議,顧客須先掃「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才可入內光顧,如果做到這點,當有顧客確診,便可追蹤到店內的接觸者,對防疫有一定作用,政府應認真考慮,以此作為酒吧「鬆綁」的條件。
另一「重災區」美容業,今天也將公布自救建議,提出會採取「閉環式管理」,即顧客只與美容師接觸,並僅限會員,全程將感染機會減到最小,希望能夠復業,走出山窮水盡的末路。臨近農曆新年,本來是美容中心的黃金檔期,如果政府舉不出清楚的理據,證明美容中心與病毒傳播有關,就應與行業共同制定一套防疫規則,然後讓它們有限度恢復經營。
抗疫與民生經濟必須取得平衡,但當局不能太「鐘擺」,也不能太「武斷」,要顧及成千上萬市民的生計,才可以作出科學和以人為本的決策。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