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壯大創科人才庫 學者業界倡加碼資助額

2020-10-1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銳意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疫情之下科技在不同公司的業務上變得重要,創科人才爭奪戰在社會、以至國際間愈趨激烈。據了解,政府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將繼續不遺餘力壯大本港創科人才庫,當中料善用現有資源吸引、培育和留住創科人才,讓他們在港有更多發展機會。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指,疫情下業務數碼化,業界對IT畢業生需求大,希望政府可資助企業聘請更多不同學歷的IT科技畢業生。中大工程學院(外務)副院長黃錦輝亦指,中美貿易戰下政府要把握時機吸納外地回流人才,應加大研究人才庫的資助數額及名額。

特首林鄭月娥在過往的《施政報告》上都有推出多項創科人才計畫,其中「研究員計畫」和「博士專才庫」在今年七月整合為「研究人才庫」,資助每家合資格公司或機構聘用最多四名取得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創科人才進行研發工作,每名研究人才的聘用期一般最長為三年。目前有關計畫適用於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項目的公司機構、科技園與數碼港的培育公司與創科租戶,以及在港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據了解,政府曾研究優化人才庫,例如考慮讓商會公司參與,為人才提供更多出路。

工總主席葉中賢指,業界對創科人才計畫很感興趣,他曾向工總內的電子公司了解,發現有起碼十家香港電子廠有興趣與香港的大學合作做研究,而每項研究計畫需要用上兩至三個就讀相關科研科目的畢業生,另外不少對高端材料有需求的製衣業及工程業都有同大學商討研究合作計畫。

葉中賢說,疫情下生意模式有所轉變,由於業務數碼化,業界對修讀電訊及科技畢業生的需求愈來愈大,除了擁有大學學位的畢業生,職專文憑、高級文憑等學歷的畢業生都非常搶手。因此,他希望政府對不同學歷、級數的科技人才都有更多鼓勵,例如向就讀電訊科技高級文憑學生提供在學培訓計畫津貼,或資助公司聘請這些學生作實習生培訓,每人資助額數千元,讓他們在畢業前有受訓經驗,亦鼓勵他們到工廠實習,吸收更多專業知識。

他又期望,政府可參照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推出的「金融科技人才計畫」,推出計畫資助本地公司聘請機械工程及IT畢業生。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分析,中美貿易戰下許多人才不能再留在美國,希望政府趁機吸納外地回流人才,而據他了解,政府早前以一百億元成立的創新研發平台InnoHK即將啟動,落實時落戶平台的研究中心和公司便需要人才,「有供有求,要好好撮合。」他希望政府可加大研究人才庫的資助數額及名額,除了薪金津貼,亦可提供由外地搬遷到香港的津貼、在港住屋津貼、子女教育津貼等,他又認為未來有更多創科公司以人才庫聘請創科人才,希望在申請增加的同時,手續上都要加快。

黃錦輝又指,由於申請海外讀書簽證困難,希望到香港進修的內地生將會比以往更多,他希望研資助及教育局可放寬資助非本地生的限額,亦可推出「銀彈政策」,以更多獎學金、學費資助及生活環境配套做招徠,免人才流失到新加坡等其他城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