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鈎

2020-10-06 00:00

美國已成為COVID-19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而且當地感染人數仍持續增加。目前感染人數已是四月高峰時的兩倍多。因此,多個州份已恢復封鎖,以遏止病毒在社區大爆發。儘管COVID-19的死亡率和傳播性甚高,但人們對環球經濟能V型復甦仍感樂觀。因此,股市在三月初暴跌之後,S&P 500指數至今已反彈近五成,重返高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指出,現時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間出現脫節。美國在疫情中,經濟陷入衰退,超過四千萬工人申領失業救濟金,而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百分之四點九。即使企業已重新開業,自願性社交距離仍在拖累經濟活動。勞動力市場因大規模裁員和企業倒閉,導致「傷痕纍纍」。COVID-19大流行對(全球)實體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比想像的更廣、更深。

儘管壞消息不斷湧現,但股市依然堅挺,甚至升至接近高位。

金融市場目前處於一種不合理的興高采烈和貪婪的狀態。這種繁榮的景象,不是因為經濟V形復甦。而是源於市場憧憬中央銀行將會推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如無限量QE政策),以應對COVID-19病毒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羅森伯格研究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戴維.羅森伯格亦曾表示,「這(股市上升)與疫苗研究無關,與經濟重啟無關,當然也與經濟V形反彈無關。」而是量化寬鬆政策增加了市場現金流動性,引起金融市場資金氾濫,甚至泡沫化。

另一方面,由於各國積極研究有效應對COVID-19的治療方案,而且有些國家的COVID-19疫苗正展開第三期臨牀測試。因此,市場憧憬當疫苗能研究成功,經濟就能夠快速復甦。

從歷史上看,股市要從暴跌中恢復過來,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才得以恢復。就以〇八年金融海嘯的杜瓊斯指數為例,當時指數由〇九年低位六千四百四十點,足足用了五年時間才能重返高點。如今,杜指卻在不足半年時間,就能升至接近高位。

但隨着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持續增加,各國政客將會提議第二輪社區封鎖的議案。相信,第二波疫情的出現,會令全球貿易緊張的局勢加劇,引發重大的「資產價格修正」。當企業大規模倒閉時,就會增加市場再次暴跌的風險。無論如何,金融市場和經濟都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而金融市場對不確定性極為敏感。

另外,華府的二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法案,可令符合條件的市民領取失業救濟金外,還可每周額外取得六百美元。但由於失業救濟金在七月底到期,這因素可能會引發下一輪熊市出現。

如果參議院不通過下一輪刺激經濟法案。屆時,失業人士的收入就會大幅削減。這可能會令整個零售業產生骨牌效應,導致企業收入大受打擊,從而引發另一場股市崩盤。

一般來說,當銀行業(舊經濟)興旺時,才表示實體經濟已復甦。

李孟源

香港青年聯會常務會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