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民生無小事 復市濟民不容遲

2020-09-16 00:00

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本地個案昨天首次「歸零」,但香港早已傷痕纍纍!持續的疫情、環球經濟衰退以及中美摩擦升溫的困擾,對本港經濟造成史無前例的衝擊。結業、失業潮已開始及蔓延,小市民已捱無可捱,頂無可頂,生計無着,小店亦然,社會民生苦怨已在火山口上,爆發就在眉睫。

過去一年,香港陷入衰退。香港經濟在第二季的按年收縮幅度達百分之九,七月份基本通脹率顯著回落至百分之零點二,超過二十四萬人失業。按行業分析,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十點七,為〇三年沙士後的高位;建造業的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十一點二,是接近十一年來的高位;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的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十點八,更屬有紀錄以來的最高位。

不少打工仔面對失業、減薪、被減工時及被放無薪假,影響到家庭的入息,以至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在第二季按年急跌百分之十點二,跌幅是十七年以來最大。

這次經濟衰退的深度和時間,遠超預期,打工仔的痛感早已超越了〇八年金融海嘯的水平。在未來一段時間,香港要飽受經濟增長倒退、通縮威脅及失業人口上升的三重壓力,經濟前景非常不明朗。特區政府杯水車薪式的資助模式,已經過時,必須救民復市於水火,否則悔之必晚!為此,筆者促請特區政府在再推新一輪措施時,必須吸取經驗,真正做到「保人、保企業」。

筆者認為這項工作可分開三個方向,其一是直接支援;其二是創造就業;最後是改善經營環境。

先講直接支援,這方面又可分開個人層面及企業層面。個人層面而言,香港消費市道奄奄一息,筆者建議盡速向每名十八歲或以上港人派發不少於五千元現金,以即時濟助及刺激消費市道與經濟。此外,面對高處未算高的失業人口數字,政府有必要接納社會共識,設立「失業援助金」,為失業及開工不足人士提供至少三個月的支援,以補充目前「保就業」計畫的不足。

至於企業層面,重災區是因疫情而被勒令停業,或者被限制經營條件的行業,政府絕對有責任提供補償,金額可參考過去的安排,並檢討申請安排,防止再有遺漏。無論任何指定行業資助安排,始終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所以筆者建議設立「拾遺補缺援助計畫」,令其他不屬指定行業,都有一個最後的渠道申請補助。

第二個方向是創造就業。政府表明會在未來兩年創造約三萬個臨時職位,但不少仍未落實,而且有關職位並無針對性,以解決現時十分緊張的環節,例如潔淨服務和抗疫後勤支援的工作,建議政府針對特定行業投入更多資源,聘用更多員工。

最後是改善經營環境。租金仍是不同大小企業面對的最大問題,為支持及鼓勵商業單位業主減租,筆者建議以減租的實際金額的三倍作為特別扣稅額,並退回全年商業單位的物業稅,但業主需全數退回給租戶,以鼓勵業主減租。同時,政府應研究以直接資助方式,為中小微企代繳租金。

李慧琼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