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民生无小事 复市济民不容迟
2020-09-16 00:00第三波疫情爆发以来,本地个案昨天首次「归零」,但香港早已伤痕累累!持续的疫情、环球经济衰退以及中美摩擦升温的困扰,对本港经济造成史无前例的冲击。结业、失业潮已开始及蔓延,小市民已捱无可捱,顶无可顶,生计无着,小店亦然,社会民生苦怨已在火山口上,爆发就在眉睫。
不少打工仔面对失业、减薪、被减工时及被放无薪假,影响到家庭的入息,以至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在第二季按年急跌百分之十点二,跌幅是十七年以来最大。
这次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时间,远超预期,打工仔的痛感早已超越了〇八年金融海啸的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香港要饱受经济增长倒退、通缩威胁及失业人口上升的三重压力,经济前景非常不明朗。特区政府杯水车薪式的资助模式,已经过时,必须救民复市于水火,否则悔之必晚!为此,笔者促请特区政府在再推新一轮措施时,必须吸取经验,真正做到「保人、保企业」。
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可分开三个方向,其一是直接支援;其二是创造就业;最后是改善经营环境。
先讲直接支援,这方面又可分开个人层面及企业层面。个人层面而言,香港消费市道奄奄一息,笔者建议尽速向每名十八岁或以上港人派发不少于五千元现金,以即时济助及刺激消费市道与经济。此外,面对高处未算高的失业人口数字,政府有必要接纳社会共识,设立「失业援助金」,为失业及开工不足人士提供至少三个月的支援,以补充目前「保就业」计画的不足。
至于企业层面,重灾区是因疫情而被勒令停业,或者被限制经营条件的行业,政府绝对有责任提供补偿,金额可参考过去的安排,并检讨申请安排,防止再有遗漏。无论任何指定行业资助安排,始终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所以笔者建议设立「拾遗补缺援助计画」,令其他不属指定行业,都有一个最后的渠道申请补助。
第二个方向是创造就业。政府表明会在未来两年创造约三万个临时职位,但不少仍未落实,而且有关职位并无针对性,以解决现时十分紧张的环节,例如洁净服务和抗疫后勤支援的工作,建议政府针对特定行业投入更多资源,聘用更多员工。
最后是改善经营环境。租金仍是不同大小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为支持及鼓励商业单位业主减租,笔者建议以减租的实际金额的三倍作为特别扣税额,并退回全年商业单位的物业税,但业主需全数退回给租户,以鼓励业主减租。同时,政府应研究以直接资助方式,为中小微企代缴租金。
李慧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