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檢測難關 不能劃地為牢

2020-08-08 00:00

政府終於在檢測工作上有大躍進,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將在兩周後展開自願性全民免費檢測,她沒有指出具體數量,但以受委託內地機構的能力,每天檢測量可數以十萬計,比現時平均數大幅增加。擴大檢測是防疫的最有效方法,能否落實關乎市民生死,香港這方面能力卻不足,亟需內地全面支援,然而一些人士與團體,出於政治動機或行業利益,鼓吹「自己可搞掂」的劃地為牢思維,在兩地之間設定界線,對內地人員與機構加以質疑、排斥,阻撓當局闖檢測難關。政府應努力排除這些障礙,敢於拆牆鬆綁,與內地進一步合作,才可打贏這場硬仗。

中央比港更急 助解兩大難

隨着更多數據浮現,推行大規模檢測對防疫的作用,已愈來愈清楚。政府在疫情第三波爆發後,為四個高危群組進行十多萬人次檢測,找出了一批隱性感染者,他們多沒病徵,如不做檢測,仍會四出活動,構成極大傳播風險。以這批患者的數目推算,估計此類高危「播毒者」有一千六百多人,正隱藏於社區內。

要消除這危機,不能單靠「封城」、「禁足」,這對經濟打擊實在太大,焦土式抗疫非香港所能承受,最有效的方法,是將檢測擴到最大,把隱性患者都找出來,然後隔離治療。這道理本來很清楚,可是香港這方面能力不夠,制度限制又多,雖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谷」到平均每天一萬三千人次,已到了頂。中央看到這情況,一直心急如焚,知道如不出手相助推動,幫特區闖過這難關,疫情恐會失控,近日終於在港府要求下,毅然展開全面支援。

香港在擴大檢測上有兩個難處,一是公營機構原本的化驗設施與人手不夠,單應付入院患者與接觸者已超負荷;二是政府難以動員私營機構,而這些機構主要考慮營運、成本與成員利益,可承擔的檢測量相當有限,而且收費高昂,不利普及化。

為了協助政府克服這些困難,中央一方面協調幾家內地大型檢測機構,來港承接檢測任務,另方面派遣「核酸檢測支援隊」馳援,同時安排提供大批設備與試劑等。

得到了這些支持,政府才有條件展開這次自願性全民檢測。例如華大基因公司在港的合資公司,將在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搭建十六個臨時氣膜實驗室,每日檢測量就可增至十三萬人次。

再施「拒中」慣技 阻撓抗疫戰

疫情危機逼近眉睫,大檢測已必行不可,然而一批人卻在此時不斷發出抗拒內地支援的聲明,除了質疑內地專家的專業資格,以及須否負法律責任外,也對受委託機構諸多挑剔,圖找「錯漏」加以攻擊;更甚者,危言聳聽指市民受檢測後,基因會送往內地,用以進行政治控制,全都沒有事實根據。

這些說法部分與「拒中」政治立場一脈相承,部分與行業的自我保護有關,無論其出發點為何,對內地與香港合力抗疫,都構成阻礙,對市民健康安全有害無利。

抗疫成敗關乎七百萬市民生命,內地正全力助港朝全民檢測邁進,政府應堅持排除「劃地為牢」的屏障,不要遇難退縮,猶豫不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