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內地馳援 破藩籬打「大會戰」

2020-08-04 00:00

疫情第三波來勢洶洶,抗疫正陷於「拉鋸戰」,隨時會像外國一些大城市般,出現大反彈,在這嚴峻時刻,內地的「雷霆救兵」陸續抵港,可說是及時雨。這批援兵將兵分兩路,一方面助港擴大檢測,另方面幫手興建「方艙醫院」和「港版火神山醫院」,應付急升的入院需求,這兩個短板若能成功修補,抗疫戰的勝算將可大增。問題是,內地支援亦遇到制度和專業保護主義等阻力,政府與公眾應以抗疫為大前提,打破兩地之間的藩籬,合力打好這場關乎市民生死的「大會戰」。

大圍剿乏力 「救兵」助突破

香港昨天新增確診雖回落至八十宗,但之前十二天都每天逾百,專家指社區中仍有大量隱性感染者,形成廣泛的病毒傳播鏈,而且再傳給第二代、第三代,如追蹤不到,可能會出現更猛烈爆發,不但抗疫努力前功盡廢,也令經濟傷上加傷。找出隱性感染者的有效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展開大規模檢測,做到「早發現,早隔離」。

比起內地,香港在這方面弱很多。六月北京疫情出現反彈,應對策略是緊急進行「大篩查」,每天檢測達到五十萬人次,數量令人瞠目結舌,結果成功「大圍剿」,將疫情遏下來。然而香港公營機構現時每天檢測量只約一萬人次,雖然新引入的內地機構每天可做二至三萬個檢測,但與有效圍堵所需的數量,仍有很大距離。

中央抗疫經驗豐富,當然看到香港防線這個大漏洞,故決定派出由六十名專家組成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緊急赴港,協助加強檢測能力。支援隊隊長余德文昨天表示,他們會努力在短時間內設立化驗室,爭取將每日檢測量增至二十萬。

這看似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們確曾經做到。先遣隊隊長郭鵬豪六月馳援北京,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檢測實驗室即開始運作,將天壇醫院的每日檢測量由四千增至一萬三千。這支「特種部隊」的實戰經驗,相信可助港盡快突破檢測的樽頸,即使未能立刻做到「全民檢測」,也可擴大到多個行業和社區,有效截斷傳播鏈。

設無形障礙 阻聯手抗疫

大量增加檢測,必然會找出更多感染者,故同時須擴充臨時醫院,接收急增的留院病人。中央在這方面將派出另一支「雷霆救兵」,由參與過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的專家組成,協助香港盡速設立「港版雷神山」。香港的隔離病牀已超負荷,以致每天都有百多名確診者苦等入院,構成極大傳播風險,擴建「方艙醫院」已急不容緩,內地專家此時施援手,正來得及時。

香港在這緊急關頭亟需內地相助,然而香港不少規條制度,卻成為有形無形的屏障,而一些專業界別人士出於保護主義利益考慮,以種種理由抗拒、排斥,甚至口出惡言,阻礙內地馳援。更有人抱有政治動機,故意製造兩地對立,捏造事實說檢測基因將「送中」,政治意圖昭然可見。

疫災當前,真正為廣大市民利益着想者,應打破兩地藩籬,拆除障礙,與來港支援的內地專家齊手並肩,合力打贏這場抗疫決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