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上游課程考試好者 下游業界出版甚焉

2020-05-06 00:00

近日又掀起教材和試題方面的風波,而且不僅限於本來已飽受爭議的通識科,這次蔓延到中學中國歷史科,甚至小學常識科中包含中史內容的單元。不少評論者很自然把矛頭指向了出版社和學校負責任教的老師,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嚴格來說,出版社和前線老師只是嚴格按照課程和考試的「遊戲規則」來執行而已。

簡單來說,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可以包括上游的課程綱要和考評要求,以及下游的前線任教老師和編撰出版課本教材的商業出版社。後兩者只能嚴格按照前兩者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工作和編撰教材。雖說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發揮,筆者也不敢說完全沒有「私貨」參雜進內的可能性,同時也不能抹殺教師個人的學養和教學經驗的重要性,但結構性的根本問題是在課程綱要和考評要求。

再說得具體些,就是自兩千年教育改革以來,盛行探究式教學、議題教學和自主學習、培養批判性思考等新的教學理念。這些令人炫目的教育術語,對於非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宜理解。其實說得簡單些,就是改變以前舊學制舊課程那種只強調背誦和知識灌輸的課程和考評特色,轉為強調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解難能力,同時所學的知識亦不應固定不變,而是應該與時俱進,那麼各種社會議題、時事材料和最新資料,亦會隨時變成教學用的素材,進入到包括通識教育科、中史科甚至中英文科的不同教學單元(例如閱讀理解、social issue之類)當中。因此,坊間才會時常見到許許多多以新聞時事作為背景資料的教材、試題,而且不僅僅限於通識科一個學科。

這些分析新聞時事式的題目和教材,對於從舊制中五會考、中七高級程度會考A-Level(以及久違了的高等程度會考H-Level)課程和考試中走過來的上一個世代的人(當然包括我本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甚至難以理解的,怎麼現在的學校都是教這些東西?怎麼連政治性的內容也會教?要解釋也很容易:一個很簡單的三段論推理:

因為現在的教育課程理念着重議題探究,又因為當下香港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幾乎必定是政治性的議題,所以有政治性的內容進入教學當中是符合當下教育理念的。也不止政治性的議題,各種在社會中、生活中碰到的議題,或者說媒體報道過的議題,都可以成為教學的素材,藉此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形成個人獨立的觀點。

改革以往的填鴨式教育和死記硬背,無人反對,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能力,也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但這裏至少要處理一個知識灌輸和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毋須引用太多的教育研究,中華教育界老祖宗留下來的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說以前的教育過分強調知識灌輸而忽略分析能力的培養,那麼現在是不是有矯枉過正之虞?缺乏足夠的知識累積,要同學們去分析(尤其是愈發邁向低年級同學),能形成有意義的分析觀點嗎?許多社會時事議題尚在爭議,變化並未明朗,要同學們去分析一些可能連我們成年人都未必說得出所以然的議題,會不會強人所難,揠苗助長?

鄧飛(中學校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